[發明專利]一種混合放電真空紫外裝置及水處理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1810362387.3 | 申請日: | 2018-04-21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286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發明(設計)人: | 羅璐;江詩謙;徐寶友;劉國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璐 |
主分類號: | C02F1/32 | 分類號: | C02F1/32;C02F1/4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平區東***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真空紫外光 外套管 內壁 導電液體 夾壁管 外壁 真空紫外光輻射 水處理系統 紫外裝置 體內部 筒形腔 放電 套接 激發氣體 筒形腔體 有機物 電極 管密封 外部 管內 容置 通孔 密封 分解 保留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混合放電真空紫外裝置,包括外套管、真空紫外光管,其中,真空紫外光管包括介質外壁和介質內壁,介質外壁套接在介質內壁的外部,對介質外壁和介質內壁之間的筒形腔體兩端進行密封形成中間具有通孔的夾壁管結構,夾壁管結構的筒形腔體內部充入激發氣體,并在夾壁管結構的筒形腔體內部設置電極;外套管套接在真空紫外光管的外部并與真空紫外光管密封連接,真空紫外光管的一端被容置在外套管內并與外套管的內壁之間保留距離,在外套管上設置有導電液體入口。導電液體進入到外套管之后經過真空紫外光輻射再進入到真空紫外光管內再次經過真空紫外光輻射,使導電液體內部的有機物能夠更充分的被分解。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水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介質阻擋放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合放電真空紫外裝置及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利用紫外燈消解有機物的現有技術方案,例如專利號為ZL201310029760.0公開的雙循環催化臭氧水處理裝置及方法,一方面,受限制于紫外燈的結構,其不能充分發揮紫外的輻射效率,另一方面,基于現有的紫外燈的結構基礎,再對水體進行輻射,其要求必然設計相應的石英管,避免水體直接和紫外燈接觸,這也就導致了紫外燈對水體的輻射不僅會被石英管吸收部分能量,還會導致輻射距離過長,影響其輻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一種混合放電真空紫外裝置及水處理系統,突破現有紫外燈結構限制,使用夾壁管結構解決真空紫外輻射效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混合放電真空紫外裝置,包括外套管、真空紫外光管,其中,
所述真空紫外光管,包括由透射紫外光且絕緣材料制成的呈筒形的介質外壁和介質內壁,所述介質外壁套接在所述介質內壁的外部,并且所述介質內壁與所述介質外壁之間形成筒形腔體,對所述介質外壁和所述介質內壁之間的筒形腔體兩端進行密封形成中間具有通孔的夾壁管結構,所述夾壁管結構的筒形腔體內部充入能夠在施加電場之后處于激發狀態并發出紫外線光的激發氣體,并在所述夾壁管結構的筒形腔體內部設置電極;
所述外套管套接在所述真空紫外光管的外部并與所述真空紫外光管密封連接,所述真空紫外光管的一端被容置在所述外套管內并與所述外套管的內壁之間保留距離,以使所述外套管內的導電液體能夠進入到所述真空紫外光管中,在所述外套管上遠離所述真空紫外光管的所述一端的位置設置有導電液體入口。
可選擇地,所述電極為通過粘貼、刻蝕或者印刷的方式連接在所述介質內壁或者所述介質外壁上的螺旋形導電膜或者梳齒形導電膜。
可選擇地,所述電極為螺旋形金屬線圈或者梳齒形金屬電極。
可選擇地,所述外套管的內壁與所述真空紫外光管之間設有導流結構。
可選擇地,所述真空紫外光管的通孔中設有擾流結構。
可選擇地,所述螺旋形金屬線圈的截面為圓柱形或者矩形。
可選擇地,所述真空紫外光管包括兩個或三個以上并聯,并且所述真空紫外光管的出口連接到匯流結構。
可選擇地,所述外套管的外部設有散熱結構。
可選擇地,所述真空紫外光管為直筒型、錐筒型或者螺旋筒型。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水處理系統,包括以上所述的混合放電真空紫外裝置和交流電源,所述交流電源的一個輸出端與所述電極連接,另一個輸出端與進入到所述外套管中的導電液體連接,使所述導電液體和所述電極之間形成電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璐,未經羅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238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