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防治土傳青枯病的噬菌體及其應用有效
申請號: | 201810362276.2 | 申請日: | 2018-04-20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767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0 |
發明(設計)人: | 韋中;王孝芳;王佳寧;徐陽春;沈其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農業大學 |
主分類號: | C12N7/00 | 分類號: | C12N7/00;A01N63/40;A01P1/00;C12R1/9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李曉峰 |
地址: | 211225 江蘇省南京市溧***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土傳青枯病 噬菌體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一株防治土傳青枯病的噬菌體及其應用,該株茄科勞爾氏菌專性噬菌體NN?P42,于2018年3月6日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CCTCC NO:M 2018102,分類命名為Podoviridae phage。利用該病原菌特異性噬菌體進行生物防治,能夠高效裂解細菌使其死亡,且對環境沒有毒性;特異性強,不會破壞其他正常菌群,可保持土壤微生物平衡。本發明的噬菌體能夠特異性裂解青枯病病原菌,可用于番茄土傳青枯病的防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友好型生防制劑,涉及一株短尾噬菌體NN-P42及其應用,專用于防治土傳青枯病問題。
背景技術
番茄青枯病是由茄科勞爾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種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對茄科作物具有毀滅性的災害。青枯菌寄主范圍廣,環境適應能力強,變異大,具有復雜的種內遺傳。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青枯病發生,但南方地區發病嚴重。傳統的防控措施如抗性品種、嫁接輪作、化學農藥等具有研發困難、效果不穩定、破壞土壤生態以及食品安全的問題,亟需開發環境友好型的防控措施。
植物根際的微生物群落具備“本能”抵御土傳病害的能力,構筑了病原菌入侵植物的第一道防線。土壤微生物主要通過資源競爭、拮抗競爭、誘導植物抗性、捕食及寄生等途徑防控病害。但根際有一類更微小但數量豐富的群體-細菌病毒的生防潛力被忽視了。細菌病毒又稱之為噬菌體,廣泛存在于環境中,其數量是細菌的10倍以上。其中裂解性噬菌體依賴宿主復制并裂解宿主細菌,是主要的生防“后備軍”。
噬菌體具有宿主特異性和高效裂解及快速增殖的能力,相比細菌抗生素抗性的單向進化,噬菌體與宿主細菌協同進化更具有生防應用的優勢。隨著對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噬菌體與宿主菌的相互作用關系的研究,對噬菌體安全性和可控性的掌握,噬菌體基因組研究的深入以及通過生物技術對噬菌體的改造研究,噬菌體在生物防控方面將發揮其巨大的應用潛力。針對以上技術問題需要篩選一株裂解性青枯菌的專性噬菌體。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手段,減少病害的發生。利用病原菌特異性噬菌體進行生物防治,能夠高效裂解細菌使其死亡,且對環境沒有毒性;特異性強,不會破壞其他正常菌群,可保持土壤微生物平衡。本申請人在青枯病發病嚴重的根際土壤中分離篩選到一株裂解性青枯菌專性噬菌體,并對其生物學特性及裂解性能進行研究。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此噬菌體快速有效抑制青枯菌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株茄科勞爾氏菌專性噬菌體NN-P42,于2018年3月6日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CCTCC NO:M 2018102,分類命名為Podoviridae phage。
該茄科勞爾氏菌(Ralstonia solanancearum)專性噬菌體NN-P42分離自青枯病發病嚴重的根際土壤中,為有尾噬菌體目短尾噬菌體科,基因組大小約為42.28kb。噬菌體培養液過濾除菌后于4℃下可以保存2個月以上,于-70℃下保存于甘油管中可以保存2年以上;所述噬菌體培養液儲液濃度為1011PFU/mL。在25℃下7天內可以保持較高活性;37℃下通過添加 30%甘油或SM緩沖液可以保持較高的活性。在低資源水平下噬菌體具有穩定的裂解能力。
該茄科勞爾氏菌專性噬菌體NN-P42在防治土傳青枯病或制備防治土傳青枯病噬菌體制劑的應用中效果顯著。
一種防治土傳青枯病的噬菌體制劑,該噬菌體制劑中包含上述的茄科勞爾氏菌專性噬菌體NN-P42。作為一種優選技術方案,該噬菌體制劑中噬菌體的含量≥106PFU/mL,進一步優選的,該噬菌體制劑中噬菌體的含量106~1011PFU/mL。該噬菌體制劑可以為噬菌體培養液,該噬菌體制劑中還添加有SM緩沖液或30%甘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農業大學,未經南京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227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