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智能張拉系統的吊桿測控一體化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62234.9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878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熊學玉;余鵬程;汪繼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19/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智能 系統 吊桿 測控 一體化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智能張拉系統的吊桿測控一體化施工方法,主要是利用智能張拉系統對吊桿分級同步張拉過程中的張拉力與當時所測的吊桿基頻來得到適用于該吊桿的索力與基頻公式,稱之為標定,并在張拉錨固后利用該公式測試其有效索力來控制其張拉效果,由于每根索都有其對應的索力公式,可以有效排除由于吊桿制造誤差,邊界條件的不同等造成的索力測試誤差,從而提高施工精度,并且由于每根吊桿張拉均進行了控制,所以吊桿索力與設計更為相符,可以減小索力調整的工作量,同時由于可以實現分級同步張拉,可以有效提高張拉精度和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吊桿的測控施工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橋梁形式越來越多地朝輕盈、高強和大跨度方向發展。其中斜拉橋、懸索橋和中、下承式拱橋以其良好的跨越能力和優美的造型受到設計者的青睞。與斜拉橋的斜拉索、懸索橋的主纜及吊索、施工中的纜索一樣,吊桿是其重要的傳力構件,將縱橫梁等永久作用和汽車等可變作用傳遞到拱肋上,所以如何安全準確的施加吊桿的內力是吊桿拱橋施工中一項重要工作,吊桿索力是系桿拱橋施工過程監控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保證橋梁線形和各部受力達到設計狀態的重要依據。另外定期了解吊桿的受力狀況是判斷系桿拱橋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的重要依據,所以拱橋的吊桿索力是極其重要的參數,對吊桿索力測定的精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施工控制的順利實施和橋梁在運營期間的準確監測,因此索力測定也越來越被重視。
吊桿的施工從時間維度上來分主要分為吊桿索力的建立,吊桿索力的調整以及吊桿索力檢測三個階段。
吊桿索力的建立主要是通過張拉來實現,張拉順序不同,結構內力不同,并且后張拉的吊桿對前批張拉的吊桿的影響比較大。一般要求橋梁兩側的吊桿應同時對稱同步張拉,對于同側關于跨中對稱的吊桿也應對稱同步張拉,而現在傳統張拉的方式難以滿足要求。除此之外由于吊桿伸長量比較小,錨固回縮造成的索力損失比較大,索力偏差也比較大,下表1為某工程吊桿錨索后的索力值。
張拉錨固后所測吊桿索力值 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錨固效果差別比較大,錨固效果受現場工人操作影響比較大,而現在的施工方法并沒有對錨固效果進行控制,或者有也是通過測試錨固回縮量來推斷錨固后索力,但由于受刻度尺測試精度所限,測試精度比較低,這就導致了錨固后索力成為一個離散的未知數,不利于后期調索工作的開展。
在大跨徑系桿拱橋施工中,由于構件自重、剛度、立模高程等因素的影響,吊桿張拉完畢索力后結構線形和受力將與目標值發生一定的偏離,導致最終橋梁結構的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存在一定的誤差。為了避免拱、梁和索可能出現的超應力情況,以及獲得理想的拱梁線形,必須進行適當的索力調整。目前,國內外已有的索力調整的方法主要有:彎曲能量最小法、彎矩最小法、影響矩陣法等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未經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223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