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間伐撫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61817.X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390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江明艷;蔡心怡;羅正華;劉柿良;黃尹姝;楊軼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22/00 | 分類號: | A01G22/00;A01G2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環泰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鄒翠 |
| 地址: | 61113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中型 叢生 竹林 撫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間伐撫育方法,先以標準叢造林,每個標準叢設立半徑R1=2.5m的冠幅區,以及與冠幅區同心且半徑R2=1m的蔸幅區;將每個標準叢均分為四個象限,并在每年休眠期以1/4象限間伐的方式對每個標準叢進行竹株間伐;每次間伐竹株后,在同年出筍期以1/2象限留筍和去筍的方式對竹林結構進行調整;在距蔸幅區50cm處開挖寬度30cm,深度30cm的360°環狀施肥穴,并以每年兩次的頻率進行施肥;待當年生的新竹完成高生長后,對其統一進行鉤梢。本發明可以有效的提高叢生竹林的伐竹效率,節約勞動力,從而降低竹林經營成本;同時,有利于提高竹材產量,適用于我國南方地區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集約化經營。
技術領域
一種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間伐撫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間伐撫育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南方竹林資源豐富,尤其以叢生竹為區域特色,其中大中型材用叢生竹類具有比散生竹類生長更快(新竹3-4年成熟)、產量更高,在造紙、編織、纖維利用等領域優勢更明顯的特點,發展潛力巨大。
采伐成熟竹株是一種竹林撫育的普遍技術。通過采伐成熟竹株,不僅可以進行竹材利用,還能因為過熟老竹、病株的去除,改善竹林營養狀況,增加林內生長空間,防止病蟲害蔓延,從而使竹叢能長期生長良好,保持高產。目前竹林常用采伐方式為擇伐,其原因是竹林內部每年的出筍位置隨機,成熟竹桿的分布位置也不確定,采伐期只能憑經驗逐一判定竹桿成熟與否,然后再對成熟竹桿進行擇伐。
大中型叢生竹的擇伐撫育技術耗時耗力,在勞動力成本日益攀升的中國農村,已經成為限制其規?;?、集約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叢生竹沒有地下橫走的竹鞭,新竹皆由老竹稈基處的芽眼生長而來,因此常見大中型叢生竹叢內多數竹桿密集聚集呈叢狀生長,新竹與老竹相間而生,導致擇伐時存在兩方面的困難:
(1)竹叢內部的竹桿基部相互過于靠近,采伐成熟竹株時只能人工使用砍刀小心操作,伐竹效率低,伐竹的勞動力成本高,一些可以在散生竹林中應用的伐竹機械難以施展;
(2)竹叢內部常見竹株上部的竹梢相互搭接,即使竹桿基部已經被砍斷,要將竹株完全拖離竹叢也會耗費大量時間。
鉤梢作為一種減少或避免積雪壓頂對竹株產生機械傷害的竹林撫育措施,在冬季有積雪的散生竹林培育地區普遍應用。同時,由于鉤梢解除了頂端優勢,有利于孕筍、出筍及新竹的生長,可增加竹林產量。由于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冬季無長期積雪的危害,加之大中型叢生竹叢內部的新竹上林后其梢部易與原有老竹竹梢纏繞,鉤梢操作困難,因此較少被應用。
發明內容
基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間伐撫育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叢生竹林的伐竹效率,節約勞動力,從而降低竹林經營成本,同時有利于提高竹材產量,適用于我國南方地區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集約化經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大中型材用叢生竹林的間伐撫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以標準叢造林,每個標準叢設立半徑的冠幅區,以及與冠幅區同心且半徑的蔸幅區;
b、將每個標準叢均分為四個象限,并在每年休眠期以象限間伐的方式對每個標準叢進行竹株間伐;
c、每次間伐竹株后,在同年出筍期以象限留筍和去筍的方式對竹林結構進行調整;
d、在距蔸幅區50cm處開挖寬度為30cm,深度為30cm的360°環狀施肥穴,并以每年兩次的頻率進行施肥;
e、待當年生的新竹完成高生長后,對其統一進行鉤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未經四川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181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