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圍墾工程堤壩防淤設計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1593.2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2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楊萬康;楊青瑩;宋澤坤;俞亮亮;潘沖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02B3/18 | 分類號: | E02B3/18;E02B8/02;E02B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東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張紅;程立民 |
| 地址: | 31001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堤壩 水閘 庫區 發電設備 防淤 納水 排水 潮汐能 圍海造地 有效解決 海岸線 潮水 泥沙 發電 外部 沿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圍墾工程堤壩防淤設計,包括沿海岸線設置的中心堤壩,中心堤壩與海岸線圍成中心庫區,中心堤壩的兩個邊側均設有第一單向水閘,中心庫區通過第一單向水閘進行納水,且中心堤壩的前側設有單向排水發電設備,中心庫區內的水通過單向排水發電設備排至外部;設置于中心堤壩的兩個邊側且通過第一單向水閘與中心庫區相連通的擴延堤壩,擴延堤壩圍成促淤區,且擴延堤壩的邊側設有第二單向水閘,促淤區通過第二單向水閘進行納水。本發明提供的用于圍海造地的促淤堤壩,其能夠有效解決泥沙容易被潮水帶走的問題,而且能夠有效利用潮汐能進行發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堤壩防淤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圍墾工程堤壩防淤設計。
背景技術
圍墾造地是解決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徑,當前隨著高灘資源的日益減少和工程經驗的日益豐富,圍墾造地逐漸由灘涂區域向淺海區域發展、和偏大型化發展。由于近海海水一半含沙量較高,因此淺海區域的圍墾造地防淤工程顯得至關重要,傳統的防淤措施效率低,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圍墾工程堤壩防淤設計,可以有效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圍墾工程堤壩防淤設計,包括沿海岸線設置的中心堤壩,所述中心堤壩與所述海岸線圍成中心庫區,所述中心堤壩的兩個邊側均設有第一單向水閘,所述中心庫區通過所述第一單向水閘進行納水,且所述中心堤壩的前側設有單向排水發電設備,所述中心庫區內的水通過所述單向排水發電設備排至外部;設置于所述中心堤壩的兩個邊側且通過所述第一單向水閘與所述中心庫區相連通的擴延堤壩,所述擴延堤壩圍成促淤區,且所述擴延堤壩的邊側設有第二單向水閘,所述促淤區通過第二單向水閘進行納水;所述促淤區外圍拋卵石形成卵石圍堰,在卵石圍堰與邊坡之間底部的淤泥滾石層上方,加入大砂和紅土形成大砂紅土混合層,在所述大砂紅土混合層頂部拋填砂卵石形成砂卵石層,在砂卵石層上側澆筑混凝土形成水下混凝土層。
進一步的,所述擴延堤壩包括多個沿海岸線分布的分區堤壩,且各個分區堤壩均設有所述第二單向水閘,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分區堤壩通過所述第二單向水閘相連通,且水流向所述中心庫區方向時所述第二單向水閘處于導通狀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促淤堤壩,包括中心堤壩,當中心堤壩外側的水位高于其內部時,可通過第一單向水閘向中心庫區內納水,并通過單向排水發電設備將海水排出去,如此,海水里面的泥沙可在中心庫區內不斷進行沉降,而且泥沙不會被潮水帶走,并在促淤區外圍拋填卵石、大沙、紅土,再澆筑水下混凝土,可有效的防止促淤區底部的沙土流失,從而避免了形成重復淤沙,同時,由于本發明提供的促淤堤壩,還設有單向排水發電設備,進而可以利用潮汐發電,不僅可以避免泥沙容易被潮水帶走的問題,而且還能夠同時進行發電,有效利用了潮汐能。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1、中心堤壩,12、海岸線,13、中心庫區,14、第一單向水閘,15、單向排水發電設備,16、分區堤壩,17、第二單向水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經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15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