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810360145.0 | 申請日: | 2018-04-20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934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發明(設計)人: | 張世平;孫志剛;鄧志偉;王立民;韓學;陳英蓮;宮慶;李建一;袁華麗;張曉東;魏婷;石國紅;崔明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華油鋼管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1N3/12 | 分類號: | 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20 | 代理人: | 趙寶琴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內襯管 水壓試驗系統 水壓試驗裝置 連接筒 封堵結構 連接結構 水壓試驗 套筒 密封 水壓試驗過程 配合安裝 配合連接 一端連接 襯管 內壁 試驗 保證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屬于水壓試驗技術領域,包括用于進行水壓試驗的內襯管,內襯管的一端連接水壓試驗系統,內襯管的另一端設有封堵結構,內襯管與水壓試驗系統之間設有第一連接結構,第一連接結構包括與內襯管的內壁配合連接的連接筒和套設于內襯管外的套筒,連接筒的一端設有用于與水壓試驗系統相連接的連接部,本發明提供的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通過在內襯管一端的內外兩側配合安裝連接筒和套筒,并且連接筒與水壓試驗系統連接,另一端通過封堵結構密封,使內襯管的水壓試驗過程中的連接和密封可靠、穩定,保證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的順利進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壓試驗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
背景技術
在鋼管管線長期工作后,會有部分鋼管出現腐蝕泄漏的現象,由于鋼管安裝較為困難,且成本較高,而采用柔性復合內襯管,可降低鋼管修復的成本,縮短修復的時間。在柔性復合內襯管投入使用前,要對柔性復合內襯管進行水壓試驗,來檢測其承壓能力,以保證柔性復合內襯管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
目前進行水壓試驗時,柔性復合內襯管與水壓試驗系統之間的連接采用、密封不牢靠,導致水壓試驗結果不準確,甚至會造成水壓試驗失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水壓試驗過程中連接、密封不可靠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包括用于進行水壓試驗的內襯管,所述內襯管的一端連接水壓試驗系統,所述內襯管的另一端設有封堵結構,所述內襯管與所述水壓試驗系統之間設有用于將所述內襯管與所述水壓試驗系統密封連接的第一連接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包括與所述內襯管的內壁配合連接的連接筒和套設于所述內襯管外且與所述連接筒的外壁相接的套筒,所述連接筒遠離所述內襯管的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水壓試驗系統相連接的連接部。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筒位于所述內襯管之外的一段的外徑大于所述內襯管的外徑,位于內襯管內的一段連接筒和位于內襯管外的連接筒的相接處形成環形臺肩,所述套筒與所述臺肩的端面相抵。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部為第一法蘭,所述水壓試驗系統上設有對應所述第一法蘭的第二法蘭,所述第一法蘭與所述第二法蘭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法蘭與所述第二法蘭之間設有用于密封連接的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水壓試驗系統包括與所述連接筒連通的管道,所述管道設于所述第二法蘭遠離所述第一法蘭的一側,所述管道上設有用于對所述內襯管充水增壓的充水控制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法蘭遠離所述第一法蘭的一端設有與所述管道相連通的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上設有用于排除所述管道內氣體的排氣裝置。
進一步地,還包括至少一個用于支撐所述內襯管的支撐座。
進一步地,所述封堵結構為第二連接結構,所述第二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相同,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的所述連接部上還設有用于密封所述連接筒的密封端蓋。
本發明提供的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內襯管水壓試驗裝置,在內襯管的一端連接水壓試驗系統,另一端設有封堵結構,通過在內襯管的內壁配合連接的連接筒和在內襯管外壁上套設套筒,并在連接筒一端設置與水壓試驗系統相連接的連接部,使內襯管在連接筒和套筒的內外兩層作用下實現密封連接,使內襯管在受到水壓試驗系統的較高水壓的作用下仍能保持穩定的密封連接,保證水壓試驗的平穩、順利的完成。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內襯管水壓試驗方法,包括:
在內襯管的兩端分別配合安裝連接筒,所述連接筒的一端與所述內襯管的內壁配合連接,在所述內襯管外套設套筒,所述套筒與所述連接筒位于所述內襯管外的臺肩密封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華油鋼管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集團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華油鋼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01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