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身份識別方法以及相應的裝置、移動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59945.0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291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沙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32 | 分類號: | G06F21/32;G01C2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 11330 | 代理人: | 張筱寧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北京經濟***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持機 移動終端執行 身份識別 移動終端 姿態特征 姿態信息 前臂 生物認證技術 移動終端安全 步態識別 手腕轉動 用戶身份 有效識別 運動狀態 擺動 采集 場景 敏感 身份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身份識別方法以及相應的裝置、移動終端,涉及生物認證技術及移動終端安全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獲取用戶對移動終端執行操作時采集到的持機姿態信息;根據所述持機姿態信息,提取用戶的持機姿態特征;基于所述持機姿態特征,識別用戶的身份。與現有技術中的步態識別需要用戶處于運動狀態下相比,本發明將用戶對移動終端執行操作時的前臂擺動、手腕轉動等持機姿態作為識別依據,在更多敏感場景中達到有效識別用戶身份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認證技術及移動終端安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身份識別方法以及相應的裝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近幾年移動終端安全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生物認證技術作為一種突出的安全認證機制出現了跳躍式發展。其中,基于生物行為特征的認證方式被認可為是一種持續、安全、便捷的身份認證方式,其不需要太高要求的硬件支持,可以應用在各種終端設備上,作為一道安全防線來保護移動終端安全。這是由于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用戶與生俱來的,不以人體意志為改變,因而難以被人完全模仿和復制,安全性非常高。
當前該領域中常見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步態識別,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的研究成果。一般通過長時間采集用戶步行時的數據信息,在進行步數統計和構建步態算法基礎上,提取可區分不同人身份的步態特征進行身份識別。
基于步態的用戶身份識別需要用戶處于運動狀態下才能獲得識別結果。然而目前多數涉及安全的敏感場景如屏幕解鎖、點擊屏幕啟動應用等,通常由用戶在非運動的狀態下進行,因此步態檢測難以覆蓋滿足絕大數場景的身份識別。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特提出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身份識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用戶對移動終端執行操作時采集到的持機姿態信息;
根據所述持機姿態信息,提取用戶的持機姿態特征;
基于所述持機姿態特征,識別用戶的身份。
可選地,所述獲取用戶對移動終端執行操作時采集到的持機姿態信息,包括:
通過加速度傳感器采集的位置數據確定持機姿態的運動軌跡信息;
基于所述運動軌跡信息,通過陀螺儀傳感器采集的角速度數據確定每一時刻持機姿態的方位變化信息;
根據所述運動軌跡信息及所述方位變化信息,通過重力傳感器和磁力計傳感器采集的方向數據,確定每一時刻的持機姿態特征;
所述根據所述持機姿態信息,提取用戶的持機姿態特征,包括:
提取起始點時刻、終點時刻及極值點時刻的持機姿態特征分別對應的特征向量。
可選地,所述基于所述持機姿態特征,識別用戶的身份,包括:
基于所述持機姿態特征,確定持機姿態的特征分布;
根據所述特征分布對應的目標用戶身份的概率,判別用戶的身份。
可選地,提取到用戶的持機姿態特征之后,還包括:
對所述持機姿態特征進行分析,并通過動態聚類法將所述持機姿態特征進行分組訓練;
依據分組結果,對所述持機姿態特征進行去噪處理;
所述基于所述持機姿態特征,識別用戶的身份,具體包括:
基于去噪后的持機姿態特征,識別用戶的身份。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獲取用戶對移動終端執行操作時采集到的至少一個生物特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599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