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葡萄種植管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56207.0 | 申請日: | 2018-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330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天賜 | 申請(專利權)人: | 銅仁市萬山區光保農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G05D27/02;G06K9/00;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貴陽睿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4300 貴州省銅***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葡萄種植 管理系統 大數據 管理方案生成 數據采集模塊 數據分析模塊 質量控制模塊 種植 分析 量化 葡萄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葡萄種植管理系統,目前對于葡萄種植的產量和品質主要依靠種植管理者的經驗。當對于葡萄的品質和產量有一定要求時,為了達到最佳產量,需要為種植管理者提供可量化的指導方案,為解決以上問題,設計本發明的系統,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分析模塊、預期產量質量控制模塊、管理方案生成模塊。
技術領域
本發明設計水果種植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葡萄種植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消費者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水果的需求模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對于葡萄的需求。葡萄的生長周期,在春天當溫度上升到約攝氏10度時,葡萄樹的生長周期就開始了。新芽萌發然后第一片葉子出現,接著樹枝開始生長。到了5、6月,花瓣形成開花以及施肥都在這期間末期進行,開花完了后數天漿果形成;這是果實生長的第一階段。在7、8月葡萄樹的生長期間內,漿果發育,接著到了果實成熟期。紅葡萄的外皮著色,而白葡萄則失去起談綠色;這正是果實成熟期的開始。當葡萄成熟后,就可以開始采收,果實成熟階段的特征是果汁中的糖分增加,酸度降低,以及依據不同的形成不同的香味品種個別香味的形成。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結束通常要90至100天,到了秋末葉落,葡萄樹既進入休眠期。對于大面積葡萄的種植,其產量的預測往往依據種植種植管理者的經驗,最終的結果往往有較大的偏差,同時各種不可控的因素往往也導致最終葡萄果實產量大大受影響。同時現有的葡萄大規模生產不僅僅是滿足量的需求,例如釀酒等行業對葡萄的含水程度以及酸甜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且需要的葡萄產品,為了獲取收益最大化,種植管理者急需一種可以精確量化控制的葡萄種植管理系統。鑒于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申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葡萄種植管理系統。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葡萄種植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分析模塊、預期產量質量控制模塊、管理方案生成模塊。
各模塊之間的數據相互關聯,每一步驟的數據成果都作為下一步驟的計算依據。
數據采集模塊所采集的數據包括衛星數據、無人機采集數據以及葡萄種植園中的溫度、濕度傳感器數據。
數據分析模塊根據所采集的各項數據,形成整個種植園區的可視化圖像,具體包括各區域的溫度分布圖、濕度分布圖、光照強度分布圖、葡萄植株類型分布圖、葡萄植株葉面指數分布圖、太陽光合有效輻射分布圖、葡萄植株生長周期分布圖、土壤肥力分布圖。
預期產量控制模塊根據分析模塊所得的各指標分布圖,可以量化處于各生長周期的葡萄植株的數量,通過該數量數據,可以進行精確的葡萄產量預測,同時可以根據收獲果實的品質要求,通過收獲時間,以及光照、土壤、水分、溫度等條件的控制,達到符合收獲要求的葡萄果實品質。
為了達到預期的葡萄品質和產量,管理方案生成模塊可以將預期的產量和質量的葡萄果實產量準確分配至各區域,并且生成各區域的光照、土壤、水分、溫度等條件的控制條件方案,具體包括各區域的光照時長和時機的控制;土壤肥力控制;灌溉次數的控制;最佳生長溫度的控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數據收集進行可量化的葡萄植株生長狀態監控。
2、通過多種數據指標的區域可視化,達到了精確分區管理的目的。
3、種植管理者結合已有的葡萄種植經驗可以更加精確的預估各區域的各種葡萄植株的產量和品質,達到受益最大化。
4、設定了預期品質和數量的收獲方案后,系統可以為種植管理者提供各種條件設置的建議,實現更加先進科學的種植管理。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系統架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銅仁市萬山區光保農業有限公司,未經銅仁市萬山區光保農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562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