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葉片立軸水能捕獲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55813.0 | 申請日: | 2018-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126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孝義;高旭;張玉華;邱支振;薛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B3/12 | 分類號: | F03B3/12;F03B3/18;F03B11/00;F03B13/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連 葉片 回轉機構 回轉支座 下轉動臂 流板 轉軸 立軸 水能捕獲裝置 雙葉片 傳動效率高 水能利用率 應用范圍廣 捕獲裝置 捕能裝置 定向轉動 能量損失 上轉動臂 水利設備 水能轉換 箱內表面 箱體上部 轉軸連接 固定軸 輸出軸 相位差 動能 浮箱 立柱 捕獲 緊湊 轉動 穿過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葉片立軸水能捕獲裝置,屬于水利設備技術領域。該捕獲裝置包括回轉機構、傳動機構、回轉支座、箱體、葉片、轉軸、聚流板、浮箱。輸出軸穿過固定軸與上轉動臂固連。立柱兩端分別與上、下轉動臂固連,構成回轉機構。葉片與轉軸固連,轉軸連接于與上、下轉動臂之間,葉片間相位差保持在90°。下轉動臂和箱體之間通過回轉支座連接。聚流板與箱體的兩側固連。箱體上部與浮箱內表面固定連接。在來流的作用下,葉片繞轉軸定向轉動,同時傳動機構帶動回轉機構繞回轉支座轉動,將捕獲的水能轉換成動能。聚流板和箱體減少來流通過捕能裝置的能量損失。本發明具有水能利用率高、結構簡單緊湊、傳動效率高、應用范圍廣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利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葉片立軸水能捕獲裝置。
背景技術
水力資源是一種重要的、可以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人類對于水中儲藏的巨大能量的探索和開發在逐漸地升溫,因其具有可預測性、功率密度大以及能量穩定等突出優點,開發利用備受關注,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水輪機根據其葉輪旋轉軸的布置方向,可以將水輪機分為兩大類:水平軸式和立軸式。水平軸式水輪機其葉片旋轉平面垂直于轉軸,是現在發展、應用比較成熟的一種,但是偏航損失嚴;立軸式水輪機基本原理與Darrieus型相同,其葉片繞垂直水面方向旋轉,依靠葉片的升力和阻力捕獲流體的動能,其優點是當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時,水輪機的工作不受任何影響,轉子的轉向始終不變,不需要額外的偏航對流機構,但存在著自啟動困難、效率低的問題。
但是目前以應用的水能捕獲裝置大多是應用在海洋中,至于對內陸地區自然河流中水流動能的利用則是很少有人涉及,而且,現有水輪機的工作效率普遍較低,較為常見的渦輪式、直沖式水輪機都需要穩定的水域,對于水流量、流速等有著較高的限制和要求,即使是應用在內河中,也需要筑壩蓄水,對自然環境有較大的破壞,而且建造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立軸式水能捕獲裝置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的雙葉片立軸水能捕獲裝置,以期既降低垂直軸水能捕獲裝置對來流條件的工作要求,又具有相對較高的工作效率,使得垂直軸水能捕獲裝置的應用范圍可以擴大到內陸地區、流量相對較小的河流當中。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本發明一種雙葉片立軸水能捕獲裝置,該裝置包括葉片、轉軸、上轉動臂、上轉動臂蓋、下轉動臂、立柱、輸出軸、回轉支座、傳動機構、固定軸、箱體、聚流板、浮箱;所述固定軸為中部貫通的空心圓軸,其上端穿過上轉動臂蓋與箱體的上平面固定連接,且下端與上轉動臂連接;所述輸出軸穿過固定軸中部,且下端與上轉動臂固定連接,上端與外接的能量收集裝置連接;所述輸出軸、固定軸與立柱鉛錘設置;所述立柱上端與上轉動臂固定連接并且下端與下轉動臂固定連接;所述轉軸中部開有貫通的矩形槽,其軸線平行于立柱,且連接于上轉動臂和下轉動臂之間;所述葉片穿過轉軸中部的通槽且與轉軸固定連接;兩個葉片對稱安裝在立柱兩側且安裝相位差為90°;所述下轉動臂的下端與回轉支座通過軸承連接;所述回轉支座的底部與箱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箱體的上端穿過浮箱中部的貫通部分與之固定連接;兩個聚流板對稱分布在箱體的迎流端的兩側,并且其后端與箱體的側面固定連接。
所述傳動機構位于上轉動臂蓋和上轉動臂之間,包括:上轉動臂、上轉動臂蓋、大同步帶輪、小同步帶輪、張緊輪、張緊輪軸、上張緊滑塊、下張緊滑塊、張緊調節螺釘、同步帶;所述大同步帶輪與轉軸同軸固定連接,所述小同步帶輪與固定軸同軸固定連接;所述張緊輪與張緊輪軸同軸固定連接;所述張緊輪軸的上端與上張緊滑塊通過軸承連接,且下端與下張緊滑塊通過軸承連接;所述上張緊滑塊與上轉動臂蓋上的滑槽接觸連接,所述下張緊滑塊與上轉動臂上的滑槽接觸連接;所述調節螺釘通過上轉動臂側面的螺孔與下張緊滑塊接觸;兩個大同步帶輪、兩個小同步帶輪、兩個下張緊滑塊、兩個上張緊滑塊、兩個張緊調節螺釘、兩個張緊輪軸分別對稱分布在所述輸出軸兩側;所述大同步帶輪、小同步帶輪、張緊輪通過同步帶嚙合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558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