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電池套熱縮管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47473.7 | 申請日: | 2018-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66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夏小姣 | 申請(專利權)人: | 夏小姣 |
| 主分類號: | H01M10/058 | 分類號: | H01M10/058;B29C63/38;B65G47/90;B65G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3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縮管 搬入裝置 鋰電池 電池定位裝置 輸送帶裝置 上料裝置 壓緊裝置 電池 成品搬運裝置 電池上料裝置 電池領域 分度轉盤 機架組件 加工效率 智能操作 銜接 熱箱 新能源 | ||
1.鋰電池套熱縮管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組件(1)及其上的電池上料裝置(2)、輸送帶裝置(3)、電池搬入裝置(4)、分度轉盤組件(5)、電池定位裝置(6)、熱縮管上料裝置(7)、熱縮管壓緊裝置(8)、熱箱組件(9)和成品搬運裝置(10);電池搬入裝置(4)設置在輸送帶裝置(3)上,電池定位裝置(6)與電池搬入裝置(4)相銜接,熱縮管壓緊裝置(8)與熱縮管上料裝置(7)相銜接;
機架組件(1)包括防護罩(11)、型材架(12)、工作面板(13)、萬向輪(14)、地腳螺釘(15)和柜門(16),防護罩(11)固定設置在工作面板(13)上,工作面板(13)固定設置在型材架(12)上,柜門(16)通過合頁安裝在型材架(12)上,萬向輪(14)和地腳螺釘(15)安裝在型材架(12)底部;
電池上料裝置(2)包括上料支撐架(201)、第一電機(202)、第一光軸(203)、第一滑臺(204)、第一絲桿(205)、第一絲桿螺母座(206)、料盤托板滑板(207)、料盤托板(208)、上下料側板(209)、絲桿移動線組(210)、第一氣缸固定板(211)、第一氣缸(212)、上吸料導柱(213)、第二氣缸固定板(214)、第二氣缸(215)、下吸料導柱(216)、吸料柱固定板(217)、吸料柱(218)、電池擋料板(219)和上料吸嘴(220);上料支撐架(201)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第一光軸(203)和第一絲桿(205)平行的安裝在上料支撐架(201)上,第一滑臺(204)通過移動副配合安裝在第一光軸(203)上;第一電機(202)固定設置在上料支撐架(201)上,第一電機(202)輸出軸與第一絲桿(205)連接,第一絲桿螺母座(206)通過絲桿螺母副配合安裝在第一絲桿(205)上;第一滑臺(204)和第一絲桿螺母座(206)固定連接在第一氣缸固定板(211)上,第一電機(202)帶動第一絲桿螺母座(206)橫向移動;料盤托板滑板(207)活動連接在料盤托板(208)上;絲桿移動線組(210)帶動料盤托板(208)通過在上下料側板(209)內上下移動,上下料側板(209)固定設置在工作面板(13)上;第一氣缸(212)固定設置在第一氣缸固定板(211)上,第一氣缸(212)輸出軸連接第二氣缸固定板(214),上吸料導柱(213)上端固定設置在第一氣缸固定板(211)上;第二氣缸固定板(214)通過移動軸承安裝在上吸料導柱(213)上,第二氣缸(215)固定設置在第二氣缸固定板(214)上,第二氣缸(215)輸出軸連接吸料柱固定板(217),吸料柱固定板(217)通過移動副配合安裝在下吸料導柱(216)上,下吸料導柱(216)上端連接第二氣缸固定板(214),下吸料導柱(216)下端連接電池擋料板(219);吸料柱(218)設置在吸料柱固定板(217)上,吸料柱(218)穿過電池擋料板(219),上料吸嘴(220)設置在電池擋料板(219)上,上料吸嘴(220)和吸料柱(218)吸取料盤托板滑板(207)中的電池;
輸送帶裝置(3)包括輸送帶支撐座(31)、第二電機(32)、鏈傳動組件(33)、鏈輪蓋(34)、滾筒(35)、流水線皮帶(36)和皮帶支撐板(37);輸送帶支撐座(31)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皮帶支撐板(37)、第二電機(32)和鏈輪蓋(34)設置在輸送帶支撐座(31)上;滾筒(35)是兩個,滾筒(35)分別安裝在輸送帶支撐座(31)的兩端上,第二電機(32)輸出軸通過鏈傳動組件(33)連接一個滾筒(35),鏈輪蓋(34)用于罩住鏈傳動組件(33);流水線皮帶(36)安裝在兩個滾筒(35)上,皮帶支撐板(37)處于流水線皮帶(36)下方;
電池搬入裝置(4)包括電池理料機構(41)和旋轉搬運機構(42),電池理料機構(41)安裝在輸送帶裝置(3)上,旋轉搬運機構(42)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
電池理料機構(41)包括分料封板(411)、推料板(412)、第二氣缸(413)、第二光軸(414)、第二光軸固定座(415)和推料連接塊(416);分料封板(411)安裝在輸送帶裝置(3)的輸送帶支撐座(31)上;分料封板(411)上設置出料孔(4113);朝向流水線皮帶(36)的分料封板(411)底部上設有電池導向槽,電池導向槽由進料方向槽(4111)和出料方向槽(4112)構成,電池導向槽進口朝向電池搬入裝置(4),進料方向槽(4111)寬度與流水線皮帶(36)寬度匹配,進料方向槽(4111)出口與出料方向槽(4112)連通,進料方向槽(4111)出口寬度大于出料方向槽(4112),出料孔(4113)處于出料方向槽(4112)的尾端;推料板(412)處于進料方向槽(4111)內,推料板(412)與推料連接塊(416)固定連接,朝向電池搬入裝置(4)的推料板(412)前端設有傾斜的導料面;第二光軸(414)通過第二光軸固定座(415)設置在分料封板(411)上;第二氣缸(413)安裝在分料封板(411)上,第二氣缸(413)伸縮軸連接推料連接塊(416),推料連接塊(416)通過直線軸承配合安裝在第二光軸(414)中,第二光軸(414)與流水線皮帶(36)平行設置,第二氣缸(413)控制推料連接塊(416)在第二光軸(414)上運動,且第二氣缸(413)控制推料連接塊(416)上的推料板(412)在進料方向槽(4111)內沿流水線皮帶(36)方向前后移動;
旋轉搬運機構(42)包括T形架(421)、搬運吸嘴(422)、第一齒輪(423)、齒條(424)、齒條安裝板(425)、第三氣缸(426)、上下滑板(427)、第四氣缸(428)、第三光軸(429)和第四氣缸固定板(420);T形架(421)中部通過直線軸承安裝在工作面板(13)上;搬運吸嘴(422)是兩個,兩個搬運吸嘴(422)分別安裝在T形架(421)橫向桿的兩端上,搬運吸嘴(422)位于分料封板(411)的出料孔(4113)上方;第一齒輪(423)固定設置在T形架(421)縱向桿的下部上,第一齒輪(423)和齒條(424)形成齒輪齒條配合,齒條(424)與第三氣缸(426)輸出軸固定連接,齒條(424)設置在齒條安裝板(425)的直槽內,齒條安裝板(425)固定在上下滑板(427)上;T形架(421)下端部安裝在上下滑板(427)上,上下滑板(427)連接安裝在第三光軸(429)上,第三光軸(429)下端固定在第四氣缸固定板(420)上,第四氣缸(428)安裝在第四氣缸固定板(420)上,第四氣缸(428)輸出軸連接上下滑板(427);
分度轉盤組件(5)包括第三電機(51)、第三電機安裝座(52)、聯軸器(53)、轉盤座(54)、轉盤轉軸(55)、轉盤(56)和用于放置電池的治具(57);第三電機安裝座(52)和轉盤座(54)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第三電機(51)安裝在第三電機安裝座(52)上,轉盤轉軸(55)安裝在轉盤座(54)上;第三電機(51)輸出軸通過聯軸器(53)連接轉盤轉軸(55)的下端,轉盤轉軸(55)上端固定連接轉盤(56);治具(57)是多個,多個治具(57)沿轉盤(56)圓心規則排列在轉盤(56)的邊緣上;搬運吸嘴(422)的位置處于治具(57)的上方;
電池定位裝置(6)設置在分度轉盤組件(5)外側,電池定位裝置(6)包括定位懸架(61)、第五氣缸(62)和兩塊定位塊(63);定位懸架(61)底部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第五氣缸(62)兩端均設有伸縮軸,第五氣缸(62)中部固定安裝在定位懸架(61)上,第五氣缸(62)兩端的伸縮軸分別連接定位塊(63);兩塊定位塊(63)之間的位置與治具(57)位置匹配;
熱縮管上料裝置(7)與電池定位裝置(6)相銜接,熱縮管上料裝置(7)包括前后調節燕尾槽基板(71)、前后調節燕尾板(72)、上下調節燕尾板(73)、熱縮管支撐架(74)、上下調節燕尾槽基板(75)、熱縮管送料機構(76)和熱縮管環切機構(77);前后調節燕尾槽基板(71)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前后調節燕尾槽基板(71)和前后調節燕尾板(72)形成移動副配合連接;上下調節燕尾槽基板(75)底部與前后調節燕尾板(72)垂直固定連接,上下調節燕尾板(73)頂端固定設置在熱縮管支撐架(74)上,上下調節燕尾板(73)與上下調節燕尾槽基板(75)形成移動副配合連接;熱縮管送料機構(76)和熱縮管環切機構(77)均固定設置在熱縮管支撐架(74)上;
熱縮管送料機構(76)包括左側手輪(761)、左側絲桿(763)、左側滑臺連接件(762)、左側送料支撐板(764)、第四電機(766)、第二齒輪(767)、第三齒輪(768)、第四齒輪(769)、導向滾輪(7610)、左摩擦輪(7611)、右摩擦輪(76110)、盤形定子(7613)、右側手輪(760)、右側送料支撐板(765)、右側絲桿(7614)和右側滑臺連接件(7612);左側手輪(761)通過左側絲桿(763)和左側滑臺連接件(762)連接左側送料支撐板(764),即通過左側手輪(761)調整左側送料支撐板(764)的左右位置;右側手輪(760)通過右側絲桿(7614)和右側滑臺連接件(7612)連接右側送料支撐板(765),即通過右側手輪(760)調整右側送料支撐板(765)的左右位置;第四電機(766)安裝在左側送料支撐板(764)上,第四電機(766)輸出軸連接第二齒輪(767),第二齒輪(767)與第三齒輪(768)相嚙合,第三齒輪(768)和第四齒輪(769)相嚙合,第三齒輪(768)和第四齒輪(769)分別安裝在左側送料支撐板(764)和右送料支撐板(765)上,第三齒輪(768)上連接左摩擦輪(7611),第四齒輪(769)上連接右摩擦輪(76110),左摩擦輪(7611)與右摩擦輪(76110)之間供熱縮管穿過;左側送料支撐板(764)和右送料支撐板(765)上均設有導向滾輪(7610),左側送料支撐板(764)和右送料支撐板(765)上導向滾輪(7610)用于夾住熱縮管使其保持豎直;盤形定子(7613)固定設置在熱縮管支撐架(74)上,盤形定子(7613)的中部設有穿管孔,左摩擦輪(7611)與右摩擦輪(76110)以穿管孔的中心左右對稱設置;
熱縮管環切機構(77)位置處于盤形定子(7613)的下方;熱縮管環切機構(77)包括第五電機(771)、第五齒輪(772)、第六齒輪盤(773)、轉子托盤(774)、切刀氣缸(775)、切刀滑塊(776)、刀片夾塊(777)和刀片(778);第五電機(771)安裝在熱縮管支撐架(74)上,第五電機(771)輸出軸連接第五齒輪(772),第六齒輪盤(773)安裝在盤形定子(7613)上,第六齒輪盤(773)與第五齒輪(772)形成齒輪傳動,轉子托盤(774)安裝在第六齒輪盤(773)上;切刀氣缸(775)安裝在轉子托盤(774)上,切刀氣缸(775)輸出軸與切刀滑塊(776)相連接,刀片(778)通過刀片夾塊(777)設置在切刀滑塊(776)上;
熱縮管壓緊裝置(8)包括壓緊架(81)、壓緊氣缸(82)和壓塊(83),壓緊架(81)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壓緊氣缸(82)上端固定設置在壓緊架(81)上,壓緊氣缸(82)的伸縮端連接壓塊(83),壓緊氣缸(82)帶動壓塊(83)上下運動;
熱箱組件(9)包括第六電機(91)、風輪(92)、蓋子(93)、第四光軸(94)、升降滑臺(95)、升降滑臺座(96)、氮氣彈簧(97)、外底板(98)、第六氣缸(99)、軌道板(910)、發熱管(911)和保溫箱(912);第六電機(91)固定設置在蓋子(93)上,第六電機(91)輸出軸連接風輪(92),風輪(92)位于保溫箱(912)內;蓋子(93)通過合頁安裝在保溫箱(912)上,蓋子(93)和保溫箱(912)通過氮氣彈簧(97)連接,第四光軸(94)安裝在保溫箱(912)上,升降滑臺(95)安裝在升降滑臺座(96)上,升降滑臺座(96)底部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升降滑臺(95)配裝在第四光軸(94)上;第六氣缸(99)輸出軸連接外底板(98),外底板(98)固定設置在保溫箱(912)底部,第六氣缸(99)固定端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第六氣缸(99)帶動外底板(98)及其上的保溫箱(912)上下移動;軌道板(910)固定設置在機架組件(1)上;發熱管(911)固定設置在軌道板(910)上;
成品搬運裝置(10)包括第七氣缸(101)、推頭(102)和滑料板(103),第七氣缸(101)安裝在滑料板(103)上,滑料板(103)固定設置在輸送帶支撐座(31)上,滑料板(103)位于流水線皮帶(36)上方,滑料板(103)上設有落料缺口;第七氣缸(101)輸出軸連接推頭(102);
沿流水線皮帶(36)上電池的行進方向,電池上料裝置(2)、電池搬入裝置(4)和成品搬運裝置(10)依次排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夏小姣,未經夏小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747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隔膜粘貼機構
- 下一篇:新能源動力電池套熱縮管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