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稻粒黑粉病菌effector基因Smut_2965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46779.0 | 申請日: | 2018-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14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鄭愛萍;王愛軍;盤林秀;李平;江波;殷得所;朱建清;梁越洋;朱軍;李雙成;劉懷年;王林霞;鄧其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5/31 | 分類號: | C12N15/31;C07K14/37;C12N15/74;C12N15/82;A01H5/00;A01H6/4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 地址: | 61113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稻粒 黑粉病 effector 基因 smut_2965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稻稻粒黑粉病菌effector基因Smut_2965及其應用,該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發明可通過對水稻稻粒黑粉病菌effector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來設計農藥分子靶點;還可將水稻等宿主細胞中該effector蛋白的受體蛋白基因敲除或突變,以得到持久抗病品種;有助于建立黑粉病菌自然群體致病性變異的分子檢測體系,研究黑粉病菌effector基因在田間自然群體中的分布情況,揭示黑粉病菌群體中小種的組成和變異特點;也有助于水稻品種的抗病性鑒定及其合理布局和輪換,以便有效地控制稻粒黑粉病菌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基因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稻粒黑粉病菌effector基因Smut_2965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水稻稻粒黑粉病是由Tilletia horrida引起的一種土傳性真菌病害,在亞洲、美洲和非洲的許多稻區均有分布。黑粉病菌寄主范圍較廣,包括水稻、玉米、甘蔗、高粱、大麥等多種作物。黑粉病菌能夠侵染多種作物與其分泌的effector分子有關,這種分子可以調節宿主的先天免疫并增強自身侵染。現在已普遍認為這些effector分子是增強寄生感染的關鍵致病因素。
稻粒黑粉病菌通過分泌effector分子,緊密的與其宿主結合并操控宿主細胞,改變宿主植株進程。在植物病原菌互作過程中,effector分子是主要的致病性因素。目前,植物病原菌互作中,effector已成為研究的熱點。ATR1(310個氨基酸序列)和ATR13(150個氨基酸序列)是擬南芥病原Hyaloperonospora arabidopsidis具有無毒基因活性的兩個effector,分別誘發RPP1-Nd/WsB和RPP13-Nd介導的抗性。ATR13具有信號肽和RXLR基序特征,此外,還包含一個保守的亮氨酸/異亮氨酸重復序列,這個重復序列是被RPP13識別所必須的,事實上重復序列的變異并不意味著它是發揮毒性所必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RPP13家族中至少有一個識別ATR13的等位基因,但具體機理扔不清楚,說明無毒基因和抗性基因具有相互識別的復雜網絡。ATR1和ATR13在H.arabidopsidis中的高度可變性及它們在擬南芥中的同源基因的多樣性意味著這些effector可能極其有助于病原菌的適應性。ATR1和ATR13在抑制基礎的抗性通路中的作用已經通過在細菌植物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DC3000中進行異源表達并運輸到宿主細胞中建立起來。當被P.syringae DC3000運輸到擬南芥中時,ATR1和ATR13都增加了毒性,并且減少了擬南芥中胼胝質的積累。
AVR3a是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細胞質RXLR effector蛋白。AVR3a在致病機制中具有雙重活性,其在表達R3a基因的植物中誘發過敏反應(HR),但是在缺少R3a基因的植株中,AVR3a抑制P.infestans INF1蛋白誘導的細胞死亡,這些不同的活性可以在結構水平上分離。在C-端氨基酸殘基酪氨酸147處發生了刪除或突變的AVR3a保留了R3a介導的過敏反應,但是不能抑制INF1誘導的細胞死亡。另外,AVR3a的兩個主要的等位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在effector結構域處只有兩個氨基酸的差別,但是卻有著很明顯的活性差別。是AVR3aK80/I103而不是AVR3aE80/M103活化了R3a并且是INF1誘導的細胞死亡的比較強的抑制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農業大學,未經四川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67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