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確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42011.6 | 申請日: | 201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965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波;郭和坤;楊正明;張亞蒲;駱雨田;胥洪成;孫玉平;張合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4/08 | 分類號: | 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陳剛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確定 致密 含量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確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裝置。所述方法提供有目的儲層中目標巖心樣品、離心處理前的第一巖心樣品和離心處理前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以及第一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其中,第一巖心樣品和第二巖心樣品分別用于表征在飽和油狀態和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的目標巖心樣品;所述方法包括:根據所述離心處理前和所述第一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確定所述目標巖心樣品的游離油含量;根據所述離心處理前的第一巖心樣品和所述第一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確定所述目標巖心樣品的吸附油含量。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對儲層中不同賦存狀態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評價。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油藏開發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確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致密油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致密油儲集層孔隙結構復雜,儲集層物性差,油相賦存機理復雜,明確其油相賦存狀態及賦存比例,對理解致密油的成藏,深入研究致密油可動用性及選擇合理開發方式有重要指導意義。
目前流體賦存可視化研究的常用手段是CT和掃描電鏡,二者均能對儲層油水賦存形態進行定性觀察。由于致密油儲層孔喉小,CT和掃描電鏡在研究致密油賦存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CT分析對樣品要求高,例如直徑1mm巖心對應最小分辨率為400nm,且最小只能觀察到50nm左右的孔喉,其代表性有局限且無法觀察50nm以下孔喉內致密油賦存特征,同時油水解釋經驗性較強;掃描電鏡觀察視野小,所得結果代表性有局限,且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高。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確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裝置,以實現對儲層中不同賦存狀態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評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確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裝置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確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提供有目的儲層中目標巖心樣品、離心處理前的第一巖心樣品和離心處理前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以及第一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其中,所述第一巖心樣品和所述第二巖心樣品分別用于表征在飽和油狀態和飽和油束縛水狀態下的所述目標巖心樣品;所述致密油中包括游離油和吸附油;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所述離心處理前和所述第一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確定所述目標巖心樣品的游離油含量;
根據所述離心處理前的第一巖心樣品和所述第一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確定所述目標巖心樣品的吸附油含量。
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離心處理包括:在第一指定離心力的作用下的氣驅油離心處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離心力包括1兆帕。
優選方案中,所述方法還提供有第二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離心處理后和所述第二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確定所述目標巖心樣品中第一類孔喉內的游離油含量;
根據所述離心處理前和所述第二離心處理后的第二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確定所述目標巖心樣品中第二類孔喉內的游離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類孔喉的半徑小于所述第二類孔喉的半徑;所述目標巖心樣品中第一類孔喉和第二類孔喉內的游離油含量之和為所述目標巖心樣品的游離油含量。
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二離心處理包括:在第二指定離心力的作用下的氣驅油離心處理;其中,所述第二指定離心力包括0.1兆帕。
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類孔喉的半徑的取值范圍包括50~500納米,所述第二類孔喉的半徑的取值范圍包括大于500納米。
優選方案中,所述方法還提供有所述目標巖心樣品的孔喉分布數據,以及第一離心處理后的第一巖心樣品的橫向弛豫時間譜;所述方法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20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