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S-Zorb裝置的阻垢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41936.9 | 申請日: | 201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422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璩潔荷;戴澤青;葛圣才;丁國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75/04 | 分類號: | C10G7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 地址: | 21004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zorb 裝置 阻垢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S?Zorb裝置的阻垢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阻垢劑包含:1~10wt%的自由基捕捉劑、5~40wt%的清凈分散劑、1~10wt%的抗氧劑及30~70wt%的有機溶劑;不含金屬離子。按設定比例取各原料,在反應釜中常溫、常壓下混合攪拌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的阻垢劑不但可以抑制結焦積垢,且對已形成的焦質有分散清凈的作用;本發明的阻垢劑其制備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本發明的阻垢劑添加至催化裂化汽油中對S?Zorb裝置及環境無毒無害,且添加量小,使用成本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阻垢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S-Zorb裝置的阻垢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汽油中的硫和烯烴基本上都來自催化裂化汽油組分,其特點是硫含量高,烯烴含量高,且隨著催化裂化加工原料的重質化,將使汽油中的硫和烯烴的含量進一步升高。車用汽油中硫含量的提高,將直接增加尾氣中SOx的排放量,并且可使汽車尾氣轉化器中的催化劑中毒。因此,選擇先進合理的工藝技術對催化裂化汽油進行脫硫處理是汽油清潔生產、提高品質的關鍵。
S-Zorb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脫硫工藝是目前工業化應用較廣的吸附脫硫技術,該技術以較低的辛烷值損耗,生產硫含量在10ppm以下的低硫汽油,在清潔汽油生成中突顯技術優勢。S-Zorb技術從吸附劑的開發至今約十年,目前在全球采用該技術已經建成投產共7套裝置,其中美國六套、中石化燕山一套。裝置工藝技術路線采用S-Zorb專利技術,基于吸附作用原理對汽油進行脫硫,通過吸附劑選擇性地吸附汽油中硫醇、二硫化物、硫醚和噻吩類等含硫化合物的硫原子而達到脫硫目的,然后通過對吸附劑再生,使其變為SO2進入再生煙氣中,煙氣再去硫磺或堿洗。在S-Zorb過程中有五步主要的化學反應:(1)硫的吸附;(2)烯烴加氫;(3)烯烴加氫異構化;(4)吸附劑氧化;(5)吸附劑還原。前三個反應在反應器內進行,第四個反應在再生器內進行,第五個反應在還原器內進行。
由于催化裂化汽油中含有膠質、烯烴等組分,S-Zorb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脫硫裝置運行過程中,換熱器和管線往往會有積垢生成,垢物沉積在換熱器和管線的壁面上,使其傳熱系數降低,壓力降增加,能耗增加。結垢嚴重時,甚至使設備造成堵塞,裝置被迫停運。為解決結垢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向催化裂化汽油中加入極少量的阻垢劑,可以有效防止設備及管線結垢,延長裝置運轉周期,降低能耗,但此類阻垢劑不能影響產品及催化劑、吸附劑的質量。
因為S-Zorb是引進的國外技術,在我國應用時間不長,所以市面上并沒有特別有效地針對S-Zorb裝置中換熱器結焦的阻垢劑,本發明人在深入了解S-Zorb流程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S-Zorb阻垢劑,可以有效防止膠質、丁二烯等組分在換熱器部位結焦。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S-Zorb裝置的阻垢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的阻垢劑不但可以抑制結焦積垢,且對已形成的焦質有分散清凈的作用;其制備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本發明的阻垢劑添加至催化裂化汽油中對S-Zorb裝置及環境無毒無害,且添加量小,使用成本低。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阻垢劑包含:1~10wt%的自由基捕捉劑、5~40wt%的清凈分散劑、1~10wt%的抗氧劑及30~70wt%的有機溶劑;不含金屬離子。
自由基捕捉劑與催化裂化汽油中的活潑自由基反應,生成不能引發烯烴聚合的化合物,迅速終止不期望發生的聚合反應,抑制結焦。自由基捕捉劑還與抗氧劑協同作用,有助于汽油本身誘導期延長。清凈分散劑,可阻止小顆粒聚集成大顆粒,不使其沉積在金屬設備表面上,而且對換熱器、管道等部位生成的垢也有清潔的功能,能提高換熱器的傳熱效率,降低裝置能耗。
進一步地,所述阻垢劑中金屬離子的含量為0。阻垢劑中不含有金屬離子,可以防止金屬離子在反應器中聚集,影響催化劑的性能及產品品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金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193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