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及其制作的疊合板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41012.9 | 申請日: | 201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607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麗;陶忠;羅榮;朱清泉;徐彬;陳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B5/17 | 分類號: | E04B5/17;E04B5/1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底板 混凝土 承載力 疊合板 預留 預制底板構造鋼筋 大跨度樓蓋結構 縱向預應力鋼筋 抗震性 孔洞 多高層建筑 后澆疊合層 預應力方向 預制混凝土 底板剛度 工程運用 構造鋼筋 牢固連接 施工現場 受力鋼筋 雙向受力 預制施工 上邊緣 疊合 預制 制作 澆筑 鋼筋 施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及其制作的疊合板,預制底板包括預制底板混凝土、外包型鋼、非預應力方向預留普通受力鋼筋、外包鋼上邊緣構造鋼筋、預制底板構造鋼筋和預制底板縱向預應力鋼筋。本發明澆筑預制混凝土T型肋時省去了外包鋼肋上預留孔洞的工藝,且省了工程運用中施工現場穿鋼筋的工藝,預制率高、施工方便;減少了預制施工工藝的同時節省了模板,經濟效益顯著;底板剛度大,承載力高;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和后澆疊合層混凝土牢固連接,形成雙向受力的疊合板,由于其整體性、承載力、抗震性等方面的優勢,可將其運用于多高層建筑和大跨度樓蓋結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及其制作的疊合板,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的預制底板大部分是預制帶肋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底板,公開號為CN2719968Y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帶肋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構件板,該種預制底板剛度小,施工過程中需要設置大量的支撐,澆筑肋部混凝土需要預留孔洞,預制工藝復雜,施工中需要現場穿橫向鋼筋,施工復雜,且不適用于大跨度樓蓋結構。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運用于疊合樓蓋中的預制底板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及其制作的疊合板。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包括預制底板混凝土1、外包型鋼3、非預應力方向預留普通受力鋼筋4、外包鋼上邊緣構造鋼筋5、預制底板構造鋼筋6和預制底板縱向預應力鋼筋7;
所述兩外包型鋼3通過位于外包鋼上邊緣的外包鋼上邊緣構造鋼筋5和從外包型鋼3腹板孔洞穿過的預制底板構造鋼筋6構成的外包型鋼骨架間澆筑預制底板混凝土1形成預制混凝土T型肋2,將非預應力方向預留普通受力鋼筋4在澆筑預制混凝土T型肋2之前穿過外包型鋼3腹板孔洞,預留普通受力鋼筋4、預制底板構造鋼筋6、預制底板縱向預應力鋼筋7自上而下設置,將位于預制混凝土T型肋2下方及下方兩側鋪設的預制底板縱向預應力鋼筋7預埋在預制底板混凝土1內并從預制底板混凝土1內伸出,將從外包型鋼3腹板孔洞穿出的預制底板構造鋼筋6預埋在預制底板混凝土1內。
所述外包型鋼3為鍍鋅鋼帶板冷彎制成。
一種采用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制作的疊合板,將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頂部后澆疊合層混凝土8形成疊合樓板。
所述疊合層混凝土8為普通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
所述疊合樓板內設有一個以上的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澆筑預制混凝土T型肋時省去了外包鋼肋上預留孔洞的工藝,且省了工程運用中施工現場穿鋼筋的工藝,預制率高、施工方便;外包型鋼為澆筑T型肋混凝土的模板,這樣,澆筑混凝土T型肋時就不需要再支模和設置支撐,減少了預制施工工藝的同時節省了模板,經濟效益顯著;預制底板混凝土內設有預制底板預應力鋼筋,外包型鋼預埋在預制底板混凝土內,使得底板剛度大,承載力高;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和后澆疊合層混凝土牢固連接,形成雙向受力的疊合板,由于其整體性、承載力、抗震性等方面的優勢,可將其運用于多高層建筑和大跨度樓蓋結構。
附圖說明
圖1是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示意圖;
圖2是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后澆疊合層混凝土形成的疊合板細部構造示意圖;
圖3是多個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拼裝示意圖;
圖4是由多個混凝土T型肋外包鋼預制底板拼裝并澆筑疊合層混凝土的雙向受力疊合樓板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1為預制底板混凝土;2為預制混凝土T型肋;3為外包型鋼;4為非預應力方向預留普通受力鋼筋;5為外包鋼上邊緣構造鋼筋;6為預制底板構造鋼筋;7為預制底板縱向預應力鋼筋;8為疊合層混凝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4101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