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頭戴顯示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39027.1 | 申請日: | 2018-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491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顧恒恒;李林森;劉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歌爾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27/01 | 分類號: | 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合九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0 | 代理人: | 劉戈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市濰坊高新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顯示 設備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頭戴顯示設備,包括遮光件以及兩個鏡筒;其中,兩個所述鏡筒可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所述遮光件包括中間部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中間部相對兩端的環狀部;所述中間部位于兩個所述鏡筒之間,所述遮光件通過兩個所述環狀部的內環套接在兩個所述鏡筒上。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一體成型結構的遮光件可防止鏡筒與殼體之間出現漏光區域,且不會產生視覺差,提高使用者使用頭戴顯示設備時的視覺沉浸感,改善使用者的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可穿戴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頭戴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頭戴顯示設備為了在調節瞳距時,給鏡筒提供可移動的空間,殼體上用于安裝鏡筒的安裝孔往往較大。在調節瞳距時,隨著兩個鏡筒的相對或相向移動,特別是兩個鏡筒之間的間隙調節到最大或者最小的時候,鏡筒和殼體之間會往往出現漏光區域,漏光區域會讓人直接看到頭戴顯示設備的內部結構,影響視覺效果。現有的解決方式是,在兩個鏡筒上分別套上一塊遮光泡棉。為防止在兩個鏡筒間距最小時,兩塊遮光泡棉夾在兩個鏡筒中間,兩塊遮光泡棉位于兩個鏡筒之間的部分上下錯開,實現遮光效果。
但是,上下錯開的結構使得遮光泡棉距離人兩眼的距離不同,人易產生視覺差,最終使得影響頭戴顯示設備的視覺沉浸感。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頭戴顯示設備,在遮擋漏光區域的同時防止產生視覺差,提高使用者使用頭戴顯示設備時的視覺沉浸感。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在頭戴顯示設備上設置向遮光件的中間部傾斜延伸的翹臂,通過翹臂在兩個所述鏡筒相互靠近時,推動遮光件的中間部突起,以實現遮光件的中間部朝固定方向突起,避免干涉其他部件。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頭戴顯示設備,包括遮光件以及兩個鏡筒;其中,
兩個所述鏡筒可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
所述遮光件包括中間部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中間部相對兩端的環狀部;
所述中間部位于兩個所述鏡筒之間,所述遮光件通過兩個所述環狀部的內環套接在兩個所述鏡筒上。
可選地,至少一個所述鏡筒的外側壁上固定連接有至少一個向所述遮光件的所述中間部傾斜延伸的翹臂;
在兩個所述鏡筒相互靠近時,所述翹臂與所述中間部抵接,并推動所述中間部突起。
可選地,兩個所述鏡筒的外側壁上分別環設有用于連接所述環狀部的平臺;
至少一個所述鏡筒的外側壁上固定連接有至少一個向所述遮光件的所述中間部傾斜延伸的翹臂;和/或
至少一個所述平臺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翹臂,所述翹壁通過所述平臺與所述鏡筒連接;和/或
至少一個所述鏡筒的外側壁與所述平臺的連接處上固定連接有至少一個所述翹臂;
在兩個所述鏡筒相互靠近時,所述翹臂與所述中間部抵接,并推動所述中間部突起。
可選地,沿所述中間部突起方向,所述翹臂的遠離所述鏡筒的端部超出所述平臺的用于連接所述遮光件的連接面。
可選地,所述平臺上設置有粘貼層,所述環狀部通過所述粘貼層固定連接在所述平臺上。
可選地,所述鏡筒包括依次連接的下鏡筒及上鏡筒;
所述上鏡筒的外側壁上設置有所述平臺。
可選地,還包括位于兩個所述鏡筒之間的支撐架;
所述支撐架與所述翹臂位于所述遮光件的同側;
所述支撐架一端固定,另一端與所述中間部抵接。
可選地,所述翹臂至少為一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歌爾光學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歌爾光學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90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