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分布式內存的片上系統架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37576.5 | 申請日: | 2018-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899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立新;俞大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5/78 | 分類號: | G06F15/7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存控制模塊 運算單元 通用總線 內存 片內內存 片上系統 片外內存 專用總線 架構 降低系統 數據傳輸 數據存儲 系統數據 功耗 存儲 芯片 傳輸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分布式內存的片上系統架構,包括:芯片,包括第一運算單元、至少一個第二運算單元、內存控制模塊;若干內存,包括系統片外內存和至少一個系統片內內存;通用總線、專用總線;所述第一運算單元通過通用總線連接至所述內存控制模塊,所述第二運算單元通過專用總線和/或通用總線連接至所述內存控制模塊,通過內存控制模塊將部分數據傳輸存儲至系統片內內存,另一部分數據存儲至系統片外內存,以提高系統數據傳輸速度,降低系統功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分布式內存的片上系統架構。
背景技術
系統芯片(System-on-a-chip,SoC)是在單個芯片上集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把所有或部分必要的功能集成進單個芯片的半導體技術。完整的系統一般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多個數字和模擬IP核、存儲器以及外圍部件電路等。遵循摩爾定律,深亞微米級(40/28/22nm)半導體技術制程已日趨成熟,系統芯片本身的時鐘越來越快(高達GHz/秒),片內集成的IP核和CPU個數(多核)越來越多,使得SoC的整體性能越來越多地受限于片外內存的訪問速度,即通常所謂的“內存墻”問題。
“內存墻”指的是內存性能嚴重限制CPU性能發揮的現象。這是由于長期以來處理器的計算速度發展得比內存的存取速度快,這種不均衡的發展速度造成了內存瓶頸,制約了日益增長的高性能處理器,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功效。
在如圖1所示的典型SoC系統芯片中,多核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2D/3D 圖形引擎),video codec(高清視頻編解碼器),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 圖像數據處理器)等模塊都要讀寫片外內存。而系統帶寬要求最高的往往是這些多媒體模塊,例如一路高清視頻(1920x1080,30fps)所需帶寬可高達500M字節每秒。而這些高帶寬模塊的DDR訪問請求和數據都必須經過數據總線仲裁器(arbitor/data frabric/cross bar等),仲裁勝者才得到機會去訪問DDR。這種架構第一受限于DDR數據總線寬度(16或者32bit 在手機系統中),為了達到性能要求,DDR總線的頻率必須很高(例如高達800MHz),這是引起系統高功耗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由于總線仲裁器的介入,多個模塊的地址總線來回切換會降低DDR數據的訪問效率。另外總線仲裁的引入本身會帶來額外的系統訪問延時。
本領域技術人員很早就認識到“內存墻”問題,并采取了多種針對性的措施。從最初的單純依靠提高處理器頻率來提升計算性能,到后來的利用多核心并行計算技術來提升計算性能,再到后來通過降低內存等待時間、提升內存帶寬的方法。比如:公開號為CN101013407A的中國專利申請中,披露了一種支持多總線多類型存儲器的內存仲裁實現系統和方法,通過修改仲裁算法,提高內存數據的訪問效率。但上述方法均未能徹底、有效地解決內存瓶頸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內存數據的訪問效率,提高數據傳輸速度,降低系統功耗,提高系統整體性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分布式內存的片上系統架構,包括:
芯片,包括第一運算單元、至少一個第二運算單元、內存控制模塊;
若干內存,包括系統片外內存和至少一個系統片內內存;
通用總線、專用總線;
所述第一運算單元通過通用總線連接至所述內存控制模塊,所述第二運算單元通過專用總線和/或通用總線連接至所述內存控制模塊,通過內存控制模塊將部分數據傳輸存儲至系統片內內存,另一部分數據存儲至系統片外內存,以提高系統數據傳輸速度,降低系統功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經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75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