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發電機控制方法、裝置及管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36072.1 | 申請日: | 201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661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P9/00 | 分類號: | H02P9/00;B60L1/14;H02P10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鄧超 |
| 地址: | 31800***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發電機 控制 方法 裝置 管理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發電機控制方法、裝置及管理系統,涉及汽車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當監測到大燈打開信號時,判斷當前汽車的發動機是否處于起動狀態;如果是,向智能發電機發送第一目標電壓;如果否,獲取電池容量偏差值,根據電池容量偏差值在預先存儲的電壓線性表中查找第二目標電壓;將第二目標電壓發送至智能發電機,以使智能發電機根據第二目標電壓給大燈供電。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發電機控制方法、裝置及管理系統,能夠減少大燈回路電壓的波動,保證大燈亮度的穩定性,不僅增加了智能發電機的控制靈活性,同時,也能保證汽車工況的穩定運行,進而提高了駕駛員的體驗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發電機控制方法、裝置及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電子和總線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汽車電源系統的性能要求也逐漸提高。發電機是汽車電源系統的電能來源,研究發電機智能化控制技術,實現發電機輸出電壓實時在線可控可調,是汽車電子技術和電源系統發展的重要需求。
目前,汽車越來越向智能、節能方向發展,其中智能發電機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且智能發電機跟其他汽車部件系統的交互也越來越密切,往往智能發電機的某處控制策略不夠完善,就會影響其他汽車部件系統的正常使用,最終會帶來一系列的駕駛感受的問題,降低了駕駛員的體驗度。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發電機控制方法、裝置及管理系統,以緩解由于智能發電機的控制策略不完善,降低駕駛員的體驗度的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發電機控制方法,該方法應用于發電機管理系統,包括:當監測到大燈打開信號時,判斷當前汽車的發動機是否處于起動狀態;如果是,向智能發電機發送第一目標電壓,其中,第一目標電壓低于智能發電機的發電閾值電壓;如果否,獲取電池容量偏差值,根據電池容量偏差值在預先存儲的電壓線性表中查找第二目標電壓;將第二目標電壓發送至智能發電機,以使智能發電機根據第二目標電壓給大燈供電。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上述向智能發電機發送第一目標電壓之后,上述方法還包括:向蓄電池驅動電路發送驅動信號,以驅動蓄電池給大燈供電。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上述判斷當前汽車的發動機是否處于起動狀態的步驟包括:判斷是否監測到發動機起動完成的狀態信號;如果是,確定發動機完成起動狀態;如果否,確定發動機處于起動狀態。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上述判斷是否監測到發動機起動完成的狀態信號的步驟包括:測量當前發動機的轉速,以及獲取發動機的水溫參數;根據水溫參數與發電機轉速的對應關系,在預先存儲的轉速表中查找水溫參數對應的轉速參數;判斷上述轉速是否大于該轉速參數;如果是,確定監測到發動機起動完成的狀態信號。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上述獲取電池容量偏差值的步驟包括:獲取當前汽車的車速、電池溫度參數,以及,發動機起動過程中的峰值電壓,計算最優電池容量;采集當前電池的實際電池容量;根據實際電池容量和最優電池容量計算電池容量偏差值。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智能發電機控制裝置,該裝置設置于發電機管理系統,包括:判斷模塊,用于當監測到大燈打開信號時,判斷當前汽車的發動機是否處于起動狀態;第一發送模塊,用于當所述判斷模塊的判斷結果為是時,向智能發電機發送第一目標電壓,其中,第一目標電壓低于智能發電機的發電閾值電壓;查找模塊,用于當判斷模塊的判斷結果為否時,獲取電池容量偏差值,根據電池容量偏差值在預先存儲的電壓線性表中查找第二目標電壓;第二發送模塊,用于將第二目標電壓發送至智能發電機,以使智能發電機根據第二目標電壓給大燈供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60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