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臉身份驗證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33445.X | 申請日: | 201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755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可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華律師事務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高偉 |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臉圖像 活體檢測 人臉識別結果 存儲介質 身份驗證 人臉 攝像頭 驗證對象 比對 采集 深度圖 校準 | ||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人臉身份驗證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S210:獲取待驗證對象的第一人臉圖像和第二人臉圖像;S220:利用第一人臉圖像進行活體檢測以得到第一活體檢測結果,利用第二人臉圖像進行活體檢測以得到第二活體檢測結果;S230:將第一人臉圖像與底庫進行比對得到第一人臉識別結果,將第二人臉圖像與底庫進行比對得到第二人臉識別結果;S240:基于第一活體檢測結果、第二活體檢測結果、第一人臉識別結果和第二人臉識別結果判斷待驗證對象是否通過身份驗證。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在活體檢測中不需生成人臉深度圖,因此不必對采集第一人臉圖像的攝像頭與采集第二人臉圖像的攝像頭進行校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人臉身份驗證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在人工智能(AI)技術領域中,人臉身份驗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研究方向。在人臉身份驗證中,活體檢測,即檢測被識別者是正常用戶還是攻擊假體(屏幕、照片、人臉模型等)是一個重要問題。在一種人臉身份驗證方法中,利用采集的同一待驗證對象的RGB人臉圖像(可以為彩色人臉圖像、灰度人臉圖像或黑白人臉圖像)和紅外人臉圖像產生待驗證對象的人臉深度圖,根據該深度圖判斷待驗證對象是否為活體(即是否為正常用戶);在待驗證對象為活體的情況下進行身份驗證,即,利用采集的彩色人臉圖像與底庫進行比對獲得身份驗證結果,或利用采集的紅外人臉圖像與底庫進行比對獲得身份驗證結果,也就是說,僅采用一種類型的人臉圖像進行身份驗證。
在上述的人臉身份驗證方法中,由于在活體檢測時需要采集待驗證對象的彩色人臉圖像和紅外人臉圖像以用于生成待驗證對象的人臉深度圖,因此存在需要對用于采集彩色人臉圖像的彩色攝像頭與用于采集紅外人臉圖像的紅外攝像頭進行校準的問題,提高了紅外攝像頭和彩色攝像頭的安裝及校準的復雜度。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臉身份驗證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人臉身份驗證方法,包括:
步驟S210:獲取同一待驗證對象的第一人臉圖像和第二人臉圖像,其中,所述第一人臉圖像為彩色圖像、黑白圖像或灰度圖像,所述第二人臉圖像為紅外人臉圖像;
步驟S220:利用所述第一人臉圖像進行活體檢測以得到第一活體檢測結果,利用所述第二人臉圖像進行活體檢測以得到第二活體檢測結果;
步驟S230:將所述第一人臉圖像與第一底庫進行比對以得到第一人臉識別結果,將所述第二人臉圖像與第二底庫進行比對以得到第二人臉識別結果;
步驟S240:基于所述第一活體檢測結果、所述第二活體檢測結果、所述第一人臉識別結果和所述第二人臉識別結果判斷所述待驗證對象是否通過身份驗證。
示例性地,在所述步驟S210中,所述獲取同一待驗證對象的第一人臉圖像和第二人臉圖像包括:
利用第一攝像頭采集所述第一人臉圖像,以及利用第二攝像頭采集所述第二人臉圖像,其中所述第一攝像頭與所述第二攝像頭屬于同一電子設備。
示例性地,所述電子設備為手機,所述第一攝像頭與所述第二攝像頭為所述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在所述步驟S210中,在獲取所述第一人臉圖像時,對所述待驗證對象的人臉亮度進行檢測,如果人臉亮度低于預設閾值,則提示所述待驗證對象靠近所述手機以保證采集到質量合格的所述第一人臉圖像。
示例性地,所述電子設備為手機,所述第一攝像頭與所述第二攝像頭為所述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在所述步驟S210中,在獲取所述第一人臉圖像時,對所述待驗證對象的人臉亮度進行檢測,如果人臉亮度低于預設閾值,則調高所述手機屏幕的亮度以保證采集到質量合格的所述第一人臉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344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