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建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32776.1 | 申請日: | 201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87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史萬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市晨雷思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101/00 | 分類號: | C08L101/00;C08L29/12;C08K13/04;C08K3/34;C08K7/26;C08K3/22;C08J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吳瓊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環保建筑材料 高分子建筑材料 合成樹脂 聚乙烯 發明生產工藝 建筑材料領域 無機發泡劑 乙烯基酮類 粉煤灰 不易變形 成分制備 淀粉改性 二氧化鈦 膠凝材料 綠色環保 共聚物 抗氧劑 膨潤土 增塑劑 使用率 低碳 降解 受壓 建筑材料 廢棄物 自然環境 廢棄 合成 塑料 緩解 | ||
1.一種環保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廢棄塑料35-42份、膠凝材料18-26份、合成樹脂22-28份、膨潤土33-39份、粉煤灰20-25份、乙烯基酮類共聚物15-19份、淀粉改性聚乙烯12-17份、二氧化鈦20-26份、無機發泡劑11-16份、增塑劑10-14份、抗氧劑8-14份和水35-46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保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廢棄塑料35-40份、膠凝材料22-26份、合成樹脂24-28份、膨潤土33-37份、粉煤灰20-24份、乙烯基酮類共聚物15-18份、淀粉改性聚乙烯14-17份、二氧化鈦23-26份、無機發泡劑13-16份、增塑劑10-12份、抗氧劑11-14份和水38-46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保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廢棄塑料39份、膠凝材料23份、合成樹脂28份、膨潤土33份、粉煤灰24份、乙烯基酮類共聚物15份、淀粉改性聚乙烯14份、二氧化鈦26份、無機發泡劑16份、增塑劑10份、抗氧劑14份和水46份。
4.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環保建筑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a、將廢棄塑料進行加工處理,得到材料一;
b、將膨潤土、粉煤灰、二氧化鈦和抗氧劑混合導入球磨機中研磨2-3h,再導入混料機中,加入膠凝材料、淀粉改性聚乙烯,置于90-120℃下加熱并機械攪拌2-3h,得到材料二;
c、將合成樹脂、乙烯基酮類共聚物導入混煉機中,在250-280℃下加熱并攪拌,直至完全融化,得到材料三;
d、將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混合導入反應釜中,在80-100℃下加熱并攪拌30-40min,再依次加入無機發泡劑、增塑劑和水,降溫至55-65℃,攪拌反應30-45min,得到材料四;
e、將材料四置于雙螺桿機中擠出成型,再導入模具中,置于60-80℃的干燥箱中加壓、干燥20-25min,冷卻后,即可得到成品。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環保建筑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的加工處理的方法為:將廢棄塑料粉碎后,與苯酚、聚乙二醇、碳酸氫鈉混合,在100-120℃下反應35-45min,再降溫至60-70℃,依次加入NaOH溶液、水性粘合劑,反應50-60min。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環保建筑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的抗氧劑的制備方法為:將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氨基吡唑、乙酰丙酮合、羥基二苯甲酮、螺環乙二醇和聚烯烴粉料混合導入攪拌機中,在300-400r/min的轉速下攪拌30-40min后制得的。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環保建筑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d的無機發泡劑的制備方法為:將高嶺土兌水攪拌制成漿料,然后加入調節劑,調節pH值至6-7,再活性凹凸棒石粘土、碳酸氫鈉、聚丙烯酸鈉、聚磷酸銨、過氧化氫、聚醚改性硅油和水混合導入攪拌機中,在400-450r/min的轉速下攪拌20-30min,即可得到無機發泡劑。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環保建筑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d的增塑劑的制備方法為:將苯甲酸、硬脂酸、二乙烯三胺和季戊醇加入到反應釜中,在120-140℃下加熱并攪拌1-2h,再加入鄰苯二甲酸二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劑和輔助劑,降溫至80-90℃,在300-350r/min的轉速下攪拌反應2-4h,經真空脫水、過濾,即可得到增塑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市晨雷思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市晨雷思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277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