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地質導向的相移屬性的識別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32313.5 | 申請日: | 201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87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2 |
| 發明(設計)人: | 袁三一;蘇宇昕;王鐵一;宋朝輝;劉繼偉;王尚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濤;劉淼 |
| 地址: | 10224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相移 矩陣 復相關系數 地質構造 地質導向 方向信息 垂直 地震數據體 地震勘探 瞬時相位 細微構造 相鄰模型 預先設置 不連續 地震道 歸一化 可識別 弱反射 異常體 假象 地貌 天然氣 引入 石油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地質導向的相移屬性的識別方法及裝置,涉及石油及天然氣地震勘探解釋技術領域。方法包括:根據疊后地震數據體的歸一化復地震道和預先設置的多個垂直于地質構造走向的方向信息進行各方向對應的復值相關性計算,確定沿各方向的相鄰模型道;進而確定各方向對應的復相關系數矩陣;進而確定各方向對應的復相關系數矩陣中的點的瞬時相位屬性,作為該點的相移;將各方向對應的該點的相移的最大值作為該點的相移屬性的識別結果。本發明利用相移的計算結果,可識別帶有傾角的古地貌構造假象,同時引入垂直于地質構造走向的方向信息,能更好地識別弱的不連續異常體邊界,有助于確定弱反射構造和細微構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及天然氣地震勘探解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地質導向的相移屬性的識別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常規的實相干技術中,一般是對相鄰實地震道做相關,得到相鄰實地震道的相似系數,進而表征地下介質的不連續性。由于這種傳統方法是利用振幅進行計算,因此反射系數對結果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對于地層存在傾角的區域,可能會由于傾角的影響造成構造假象,干擾分析解釋工作。因此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了復相干技術,即通過希爾伯特變換得到規范化的復地震道,通過對復地震道進行相關運算得到的復相關系數取包絡作為計算結果。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實相干技術的不足,但由于取包絡的過程中對信號進行了平滑,導致計算結果的分辨率降低。
可見,傳統的相關運算由于采用振幅屬性,受反射強弱的影響嚴重,對于弱反射和小斷層不能有效識別,同時現有的地震相干技術主要是沿著主測線和聯絡測線方向相干的一個幾何平均結果,或是兩個鄰近的橢圓或矩形區域的地震道的相干。這些相干結果一般是地質體不連續性的綜合反映,由于傾角的影響同樣會使計算結果表現為低相關性,容易造成構造假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地質導向的相移屬性的識別方法及裝置,以實現利用相移屬性的計算結果,識別帶有傾角的古地貌構造假象,同時引入垂直于地質構造走向的方向信息,能更好地識別弱的不連續異常體邊界,有助于確定弱反射構造和細微構造。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地質導向的相移屬性的識別方法,包括:
獲取疊后地震數據體的歸一化復地震道;
根據所述歸一化復地震道和預先設置的多個垂直于地質構造走向的方向信息進行各方向對應的復值相關性計算,確定沿各方向的相鄰模型道;
根據沿各方向的相鄰模型道確定各方向對應的復相關系數矩陣;
根據各方向對應的復相關系數矩陣,確定各方向對應的復相關系數矩陣中的點的瞬時相位屬性,作為該點的相移;
將各方向對應的該點的相移的最大值作為該點的相移屬性的識別結果。
具體的,所述多個垂直于地質構造走向的方向信息包括沿主測線Inline方向、沿聯絡測線Crossline方向、沿疊后地震數據體主對角線方向以及沿疊后地震數據體副對角線方向。
具體的,所述根據所述歸一化復地震道和預先設置的多個垂直于地質構造走向的方向信息進行各方向對應的復值相關性計算,確定沿各方向的相鄰模型道,包括:
對各歸一化復地震道進行傾角掃描,獲得相鄰兩地震道的時間延遲τj;其中,j表示第j個地震道;
在沿主測線Inline方向、沿聯絡測線Crossline方向、沿疊后地震數據體主對角線方向以及沿疊后地震數據體副對角線方向上,分別進行對時間延遲τj進行消除的復值相關性計算,確定沿各方向的相鄰模型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未經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23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