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30674.6 | 申請日: | 201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40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伍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慧林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9/00 | 分類號: | C08L69/00;C08L55/02;C08L23/12;C08L67/00;C08K13/06;C08K9/04;C08K3/38;C08K3/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閆艷艷 |
| 地址: | 230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板材 凈化空氣 制備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耐熱性 改性電氣石粉 聚丙烯纖維 木質纖維素 板材性質 玻璃纖維 建筑板材 聚碳酸酯 室內空氣 丙烯腈 茶粕粉 長效性 丁二烯 防腐性 硅灰粉 硅藻土 抗壓性 耐候性 潤滑劑 石墨烯 氧化鋅 增塑劑 重量份 竹炭粉 阻燃劑 吸附 凈化 應用 | ||
1.一種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聚碳酸酯30-4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18-25份、硅灰粉10-16份、硅藻土6-12份、木質纖維素5-10份、石墨烯4-8份、玻璃纖維4-8份、聚丙烯纖維5-9份、改性電氣石粉3-6份、竹炭粉4-8份、茶粕粉3-6份、氧化鋅2-5份、增塑劑2.5-4.5份、阻燃劑1.8-3.2份和潤滑劑1.2-2.5份;
所述改性電氣石粉的制備方法為:將電氣石粉浸泡到甲苯溶劑中,超聲震蕩20-30分鐘后倒入四口燒瓶中,攪拌并水浴加熱至55-70攝氏度,加入相當于電氣石粉重量0.2-0.3倍的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恒溫攪拌2-4小時后,用無水乙醇沖洗3-5次,抽濾,置于烘箱中,在80-90攝氏度下,干燥3-5小時,烘干即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聚碳酸酯32-37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20-23份、硅灰粉12-15份、硅藻土8-10份、木質纖維素7-9份、石墨烯5-7份、玻璃纖維5-6份、聚丙烯纖維6-8份、改性電氣石粉4-5份、竹炭粉5-7份、茶粕粉4-5份、氧化鋅3-4份、增塑劑3.2-3.8份、阻燃劑2.2-2.6份和潤滑劑1.5-1.9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凈化空氣復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聚碳酸酯35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22份、硅灰粉13份、硅藻土9份、木質纖維素8份、石墨烯6份、玻璃纖維5.5份、聚丙烯纖維7份、改性電氣石粉4.5份、竹炭粉6份、茶粕粉4.5份、氧化鋅3.5份、增塑劑3.5份、阻燃劑2.5份和潤滑劑1.7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劑為鄰苯二甲酸二辛酯或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阻燃劑為十溴二苯醚、四澳雙酚A、五溴甲苯和六溴十二烷中的一種或幾種結合,所述潤滑劑為石墨或二硫化鉬。
5.一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硅灰粉、硅藻土、木質纖維素、石墨烯、玻璃纖維、聚丙烯纖維、改性電氣石粉、竹炭粉、茶粕粉和氧化鋅混合投入球磨中粉碎,過200-500目篩,得混合粉末;
(2)將混合粉末與質量分數5%的硅烷偶聯劑溶液按照質量比1:15-20混合,攪拌混合均勻后,置入超聲波分散機中,高頻震蕩2-4小時,沉析過濾,將濾料置入烘箱中,在80-90攝氏度下,烘干12小時以上,即得物料A,備用;
(3)將物料A與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增塑劑、阻燃劑、交聯劑和潤滑劑放入雙螺桿混煉機機組中進行混合造粒,將粒料放入模具中模壓成型,冷卻后切割,即得所述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物料A的水分含量低于1%。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雙螺桿擠出機的擠出溫度為175-190攝氏度,螺桿轉速為90-120轉/分鐘。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凈化空氣復合板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模壓溫度為200-220攝氏度,模壓壓力為30-45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慧林建材有限公司,未經合肥慧林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067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