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輪軌接觸應力的道岔鋼軌外形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30200.1 | 申請日: | 201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473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平;趙向東;馬德禮;單連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物總運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0;E01B5/02;E01B7/00;G06F119/0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創新實專利事務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長琪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豐***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接觸應力 道岔 鋼軌 外形 設計 方法 | ||
1.一種基于輪軌接觸應力的道岔鋼軌外形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下述步驟實現:
步驟1:給定原始的道岔鋼軌外形和對應的踏面外形,求得不同橫移量處輪軌間接觸應力曲線;
步驟2:根據步驟1設定各橫移量處根據步驟1中計算得到的接觸應力曲線中應力最大值Pmax,設定預期最大接觸應力;預期最大接觸應力為:
Pexp=Pmax-kp(Pmax-Pave)(0≤kp≤1)
其中,Pave為Pmax處輪軌實際接觸區域上的平均接觸應力,kp為調整系數;
步驟3:根據步驟2中得到各橫移量下輪軌預期輪軌接觸應力Pexp,在對應橫移量處的接觸應力曲線中插值得到優化區間橫坐標;
步驟4:根據步驟2中得到各橫移量下輪軌預期輪軌接觸應力Pexp,確定各橫移量處鋼軌型面接觸點處的優化半徑;
步驟5:根據步驟4中得到的期望的曲率半徑反推優化區間內的道岔鋼軌優化型面;道岔鋼軌優化型面具體通過下式實現:
yi+1=yi+Rri×(-sin(θi)+sin(θi+li/Rri))
zi+1=zi+Rri×(cos(θi)-cos(θi+li/Rri))
式中,(yi,zi)和(yi+1,zi+1)分別為鋼軌型面上第i和i+1個點的y和z方向上的坐標位置,y方向為橫向,z方向為豎向;Rri為第i個點的曲率半徑;θi為第i個點在半徑為Rri的圓弧上的角度;li為第i和i+1個點之間的位移;
步驟6:將步驟3中得到的優化區間內采用步驟4中得到的優化型面,結合優化區間外采用原始的道岔鋼軌型面,將二者進行拼接,得到初步優化后的道岔鋼軌廓形;
步驟7:采用步驟6得到的初步優化后的道岔鋼軌廓形與步驟1中給定的車輪踏面外形和相關接觸參數,得到輪對各橫移量處輪軌間最大接觸應力曲線,并分別對各橫移量處輪軌間最大接觸應力曲線與步驟1中得到的原始接觸應力曲線進行比較;若當前橫移量處優化后接觸應力大于步驟1中的接觸應力曲線對應值,或小于原始曲線對應值,但大于收斂容差,則調整該橫移量處預期輪軌的最大接觸應力以及優化區間,再執行步驟4~7;否則進行下一橫移量處輪軌間最大接觸應力曲線與步驟1中得到的原始接觸應力曲線進行比較;直至實際設計最大接觸應力小于原始最大值,并且小于收斂容差,輸出優化后的道岔鋼軌型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物總運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物總運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3020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