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蜂窩過濾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329085.6 | 申請日: | 201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543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加藤靖;近藤隆宏;本田貴寬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礙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01D46/24 | 分類號: | B01D46/24;F01N3/022;C04B35/195;C04B3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軼;鄭雪娜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蜂窩 過濾器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蜂窩過濾器,能夠抑制壓力損失上升。包括:具有配設成包圍多個隔室(2)的多孔質(zhì)的隔壁(1)的蜂窩結構部(4)和配置成將隔室的任一端部密封的封孔部(5),蜂窩結構部(4)在該蜂窩結構部的與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2個以上的隔室沿一個方向排列成直線狀的多個隔室列,多個隔室列包含由流入隔室(2a)構成的第一隔室列(15)和包含流出隔室(2b)的第二隔室列(16),第一隔室列(15)的寬度P1(mm)、第二隔室列(16)的寬度P2(mm)和隔室(2)的曲線狀的角部(6)處的曲率半徑R(μm)滿足下述式(1)和下述式(2)的關系。式(1):2≤100-(P1/P2×100)≤50,式(2):0.4≤(R/1000)/((P1+P2)/2)×100≤20。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蜂窩過濾器。更詳細而言,涉及一種能夠有效地抑制煙灰等顆粒狀物質(zhì)的漏出、并且抑制壓力損失的上升的蜂窩過濾器。
背景技術
在各種產(chǎn)業(yè)中,一直使用內(nèi)燃機作為動力源。另一方面,內(nèi)燃機在燃料燃燒時排出的廢氣中包含煙灰(Soot)、灰(Ash)等顆粒狀物質(zhì)。例如,關于除去由柴油發(fā)動機排出的顆粒狀物質(zhì)的規(guī)定在世界范圍內(nèi)日益嚴格,作為用于除去顆粒狀物質(zhì)的過濾器,一直使用具有蜂窩結構的蜂窩過濾器。以下,有時將顆粒狀物質(zhì)稱為“PM”。PM為“Particulate Matter”的簡稱。
以往,作為用于除去PM的蜂窩過濾器,提出了包括:具有區(qū)劃形成多個隔室的多孔質(zhì)的隔壁的蜂窩結構部、和對隔室的任一個端部進行封孔的封孔部的蜂窩過濾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這樣的蜂窩過濾器為多孔質(zhì)的隔壁發(fā)揮除去PM的過濾器的作用的結構。具體而言,通過使含有PM的廢氣從蜂窩過濾器的流入端面流入,利用多孔質(zhì)的隔壁捕集PM而進行過濾后,使經(jīng)凈化的廢氣從蜂窩過濾器的流出端面排出。由此能夠除去廢氣中的PM。
在蜂窩過濾器中,對由隔壁區(qū)劃形成的隔室的形狀進行了各種研究,例如,提出了使流入端面?zhèn)乳_口的隔室(以下,有時稱為“流入隔室”)的形狀為八邊形的蜂窩過濾器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另外,對使流入隔室的數(shù)量比流出端面?zhèn)乳_口的隔室(以下,有時稱為“流出隔室”)的數(shù)量多來抑制壓力損失的上升的技術等也進行了研究。
另外,作為蜂窩過濾器,對將隔室的開口部進行封孔的封孔部的配置也進行了各種研究。例如,作為蜂窩過濾器,提出:配置成8個流入隔室包圍1個流出隔室的周圍的蜂窩過濾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另外,作為蜂窩過濾器,還提出了作為流出隔室的形狀,制成為:四邊形以上的多邊形中的相當于角部的部位形成為圓弧狀的形狀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在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蜂窩過濾器中,通過采用上述構成,能夠增大蜂窩過濾器的熱容量,減少再生時的溫度上升。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4/052502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02993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6-5263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221159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對于蜂窩過濾器,一直以來,抑制使用初期和使用中的壓力損失的增大都是重大課題。作為引起壓力損失增大的重要因素,例如,可舉出因利用隔壁捕集PM所導致的隔壁的通氣阻力增大。另外,作為引起壓力損失增大的因素,廢氣流入到蜂窩過濾器中時以及廢氣從蜂窩過濾器中流出時產(chǎn)生的壓力損失、廢氣通過隔室內(nèi)時的壓力損失也成為問題。在這些重要因素中,認為:對于蜂窩過濾器的壓力損失增大,利用隔壁捕集PM時的通氣阻力增大成為更重大的因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礙子株式會社,未經(jīng)日本礙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290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