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胡黃連的林下高產栽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25878.0 | 申請日: | 2018-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967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馬自云;楊少華;王鋒;姚強文;張勇;鄧欣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金輝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2/00 | 分類號: | 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41300 四川省資陽市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胡黃連 高產栽培 田間管理 藥用部位 引種馴化 種苗繁育 根莖 整地 簡易 種植 生產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胡黃連的林下高產栽培方法,包括合理選地整地、種苗繁育、種植和田間管理4個步驟組成,本發明方法生產的胡黃連藥用部位根莖的胡黃連甙Ⅰ和胡黃連甙Ⅱ的含量總和比上述胡黃連引種馴化方法增加約2%~4%,比野生胡黃連增加約1%~3%。同時本發明綜合性強而操作簡易、切實可行,易于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材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胡黃連的林下高產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為玄參科胡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正式收入國家藥典的中藥材,也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胡黃連具有清熱、除濕、明眼目、補肝、益膽、殺蟲的功效。胡黃連也是怒族、藏族、傈僳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幾百年以來沿襲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民族藥材和多種中成藥的重要原料藥,常用于治療癆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小兒疳積、目赤自汗、盜汗、痔瘺、瘡腫等癥。
現有技術中還沒有關于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林下栽培的成熟的規范化技術和一套成熟的高產栽培技術,因而現有技術中胡黃連的種植管理不規范、產量低。本發明方法能較大幅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經濟收入,對指導和促進胡黃連生態種植、產業化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規范化胡黃連的種植管理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胡黃連的林下高產栽培方法。包括合理選地、整地、種苗繁育及種植和田間管理4個步驟組成,其步驟如下:
S1:合理選地整地
S11:海拔2700~3000m的冷涼山區,坡度10~20度,地勢朝北或東北方向的陰坡或半陰坡,土壤要求土層深厚、通透性良好、疏松肥沃的棕壤土或暗棕壤;土壤空氣相對濕度在70%~ 80%,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3%,土壤PH值6-7;
S12:整地,選取的自然疏林應將林地枯枝、茅草全部砍掉,留下灌木、矮小喬木,并修去離地2米以下的小樹枝,蔭蔽度要保持在60%~80%之間,選好地塊后,于12月前進行深耕,在陽光下充分暴曬,使土壤風化;第二年2~3月再深翻一次,然后撒施基肥同時再次深翻土地;
S2:種苗繁育
S21:種植前1年5~10月對采用分株繁殖的胡黃連良種苗繁育地進行遮蔭率為50%~70%的遮蔭和培土厚1~5cm的培土2~3次;
S22:種苗處理于種植當年6~7月采集種苗繁育地的多分支胡黃連,選取帶須根的一、二級分支,分段成5~10cm的帶頂芽的分株苗;
S3:種植
S31:種植的株行距10~30cm×20~40cm,墑面開溝深6~10cm,種植時每隔10~30cm放一分株苗,覆土后澆透水,覆蓋黑色地膜,
S32:在有苗處破膜,破膜洞口直徑3~5cm,破膜處用土壓實;
S4:田間管理
S41:追肥,在栽培第一年7~8月結合除草于植株根3~6cm周圍每畝追施尿素10~30kg或腐熟農家肥1000~1500kg,于墑面植株周圍;
S42:灌溉與排水,在胡黃連生長期4~10月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0%~85%,每年旱季3~ 5月、9~11月每十天噴水灌溉1~2次,每月至少3~5次;
S43:培土,在每年5~11月結合施肥和除草培土1~3cm,冬季結合施用農家肥培土2~5cm。進一步的,所述S1中翻地深度為30~50cm,墑面寬70~80cm,溝寬20~30cm,長15~20m,高20~25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金輝藥業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金輝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258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