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24585.0 | 申請日: | 2018-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805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蔡敬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市涵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02 | 分類號: | B22C9/02;B22C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具 鑄造模具 對稱開設 連接穩定 背面 鑄造 工件品質 外側設置 支撐固定 固定槽 澆鑄槽 密封槽 副模 磨合 生產成本 密封 支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涉及鑄造模具技術領域。該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對一側面的正中對稱開設有澆鑄槽,所述第一模具一側面的正面和背面對稱開設有密封槽,所述第二模具一側面的正面和背面對稱開設有密封塊,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悖一側面的中部對稱開設有固定槽,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外側設置有環形的副模。該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可以達到多方位支撐固定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效果,為工件的鑄造提供有力的支撐,提高工件品質的同時節省了生產成本,解決了現有的鑄造模具在使用時連接并不能達到完美的磨合,為工件的鑄造帶來影響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鑄造模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
背景技術
鑄造模具是指為了獲得零件的結構形狀,預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結構形狀,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個和零件結構尺寸一樣的空腔,再在該空腔中澆注流動性液體,該液體冷卻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狀結構完全一樣的零件。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鑄造模具在使用時大多需要兩片模具配合完成基礎形狀的搭建,但是兩片模具的連接并不能達到完美的磨合,為工件的鑄造帶來影響,使得殘次品的產出量大大增加,造成不必要的生產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解決了現有的鑄造模具在使用時連接并不能達到完美的磨合,為工件的鑄造帶來影響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對一側面的正中對稱開設有澆鑄槽,所述第一模具一側面的正面和背面對稱開設有密封槽,所述第二模具一側面的正面和背面對稱開設有密封塊,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悖一側面的中部對稱開設有固定槽,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外側設置有環形的副模,所述副模的中部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內腔的四側對稱設置有夾緊板。
所述夾緊板靠近限位槽內壁一側面的正中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外部套接有復位彈簧,所述支撐桿中部的頂部和底部對稱固定連接有滑塊,所述支撐桿遠離夾緊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卡板,所述副模的內腔設置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內壁的頂部和底部對稱開設有滑槽,所述副模的外部和限位槽的內腔對稱設置有限位塊。
優選的,所述第一模具與第二模具相貼合,所述密封塊遠離第二模具的一端延伸至密封槽的內部并貼合密封槽的內壁。
優選的,所述限位槽貫穿副模的頂部并延伸至副模底部的外部,所述第一模具與第二模具由限位槽套接在副模的內部。
優選的,所述夾緊板的另一側面貼合固定槽的內壁,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夾緊板的一側面上,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限位槽的內壁上。
優選的,所述支撐柱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副模的內壁上,兩個所述限位塊分別貫穿副模的壁體和支撐柱的壁體并延伸至支撐柱的內部,所述限位塊與副模和支撐柱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貫穿限位塊并延伸至副模的外部,所述支撐桿與限位塊相貼合,所述滑塊設置在支撐柱的內部,所述滑塊遠離支撐桿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內部并貼合滑槽的內壁,所述卡板設置在副模的外部。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接穩定的鑄造模具。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市涵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蕪湖市涵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245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