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18199.0 | 申請日: | 2018-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797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宮崎祐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1M5/00 | 分類號: | F01M5/00;F01M1/02;F01M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鳴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燃機 循環 裝置 | ||
1.一種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配備有:
高溫側油循環油路,所述高溫側油循環油路設置有貯存油的高溫側油盤、被供應該高溫側油盤內的油的高溫側油被供應部、以及對被供應給該高溫側油被供應部的油加熱的加熱部,在所述高溫側油盤、所述高溫側油被供應部和所述加熱部之間使油循環;
低溫側油循環油路,所述低溫側油循環油路設置有貯存油的低溫側油盤、以及被供應該低溫側油盤內的油的低溫側油被供應部,在所述低溫側油盤和所述低溫側油被供應部之間使油循環;
油移送機構,所述油移送機構在所述低溫側油循環油路和所述高溫側油循環油路之間移送油;以及
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在所述內燃機的運轉中,控制由所述油移送機構進行的油的移送,
所述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還配備有檢測所述高溫側油循環油路內的油的溫度的高溫側油溫傳感器,
在由所述高溫側油溫傳感器檢測出的油的溫度在預先設定的第一溫度以上時,所述控制裝置利用所述油移送機構從所述低溫側油循環油路向所述高溫側油循環油路移送油,
所述高溫側油循環油路被構成為使得油按照所述高溫側油盤、所述加熱部、所述高溫側油被供應部的順序循環,所述高溫側油溫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加熱部與所述高溫側油被供應部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配備有檢測外部氣體溫度的外部氣體溫度傳感器,
所述高溫側油盤及所述低溫側油盤被構成為,當在所述內燃機的運轉中該高溫側油盤內的油的量變成規定量以上時,該高溫側油盤內的油向該低溫側油盤內移動,
在所述內燃機的起動時由所述外部氣體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外部氣體溫度在預先設定的第二溫度以下的情況下,所述控制裝置利用所述油移送機構從所述低溫側油循環油路向所述高溫側油循環油路移送油。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還配備有檢測所述低溫側油循環油路內的油的溫度的低溫側油溫傳感器,
在所述內燃機的起動時由所述外部氣體溫度傳感器檢測出的外部氣體溫度在所述第二溫度以下的情況下,在由所述低溫側油溫傳感器檢測出的溫度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三溫度之前,所述控制裝置利用所述油移送機構從所述低溫側油循環油路向所述高溫側油循環油路移送油。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移送機構是向設置于所述內燃機中的活塞的內側噴射油的噴油嘴,該噴油嘴設置于所述低溫側油循環油路,所述高溫側油盤被構成為回收由所述噴油嘴噴射的油。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溫側油盤及所述低溫側油盤被構成為,在所述內燃機停止了時,該高溫側油盤內的油與該低溫側油盤內的油混合。
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熱部包括形成在排氣口的周圍的加熱油路。
7.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燃機的油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溫側油被供應部包括曲軸軸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1819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