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表面熒光增強微型探針二維傳感裝置、傳感方法及探針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16931.0 | 申請日: | 2018-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32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鄒麗敏;倪赫;李博;張飛龍;譚久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2 | 分類號: | G01B11/0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偉晨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曉敏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表面 熒光 增強 微型 探針 二維 傳感 裝置 方法 制備 | ||
一種表面熒光增強微型探針二維傳感裝置、傳感方法及探針制備方法,屬于微尺寸測量技術領域;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光纖探針所面臨的光耦合效率低,結構復雜的問題。在光纖端面沉積熒光物質,使光纖端面具備自發光出射能力,寬場照明系統激發熒光物質發出熒光,熒光通過透鏡聚焦,由CCD探測聚焦光斑的位置,當所述探針在接觸物體時帶動光纖出射端偏移,導致熒光在CCD上聚焦形成的光斑位置發生偏移,完成傳感;所述裝置由光纖端面熒光探針、寬場照明裝置、夾持器、濾波片、透鏡、CCD裝配構成;本發明的特點:探針制作方便且滿足微型化需求、探測光的強度高且易于探測、分辨力高、整體裝置簡單且尺寸較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纖探針傳感裝置、傳感方法及探針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表面熒光增強微型探針二維傳感裝置、傳感方法及探針制備方法,屬于微尺寸技術測量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三坐標測量機和探針組合使用實現微尺寸的接觸式測量,探針的性能參數制約了測量的范圍和精度。光纖探針由于具有直徑微小、彈性模量大、測量力小等諸多優勢,因此被廣泛的使用在微尺寸測量領域。
(1)申請號200510072254.5所描述的“雙光纖耦合接觸式微測量力瞄準傳感器”,其提出了一種新結構傳感器,利用兩根光纖燒制耦合球的方式實現光的反向傳輸,并對出射光進行探測。
相似專利申請有:帶有端面微結構的雙光纖共球耦合微測量力瞄準傳感器(申請號:201410118922.2)、基于三光纖共球耦合的微測量力瞄準傳感器(申請號:201410118924.1)、基于雙入射光纖共球耦合的微測量力瞄準傳感器(申請號:201410118968.4)。
(2)申請號200910071623.7所描述的“基于二維微焦準直的微小內腔尺寸和三維坐標傳感方法與裝置”,利用光纖作為柱透鏡對點光源準直成像從而實現探測。
相似專利申請有:基于一維微焦準直的微小內腔尺寸和二維坐標傳感方法與裝置(申請號:200910071624.1)、基于正交二維微焦準直的微孔測量裝置與方法(申請號:201110438936.9)、正交光路二維微焦準直與三維坐標傳感器(申請號:201110456022.5)。
(3)申請號201110456011.7所描述的“基于光纖布拉格光柵的微孔尺寸測量裝置及方法”,利用了光纖布拉格光柵受外力導致柵距變化進而致其反射光中心波長改變的性質進行探測。
相似專利申請有:基于光纖布拉格光柵的接觸式溫度無感三維探測傳感器(申請號:201110456051.1)、基于四芯光纖光柵的三維微尺度測量裝置及方法(申請號:201410030736.3)、基于三芯光纖光柵的二維微尺度測量裝置及方法(申請號:201410030737.8)、基于雙芯光纖光柵的二維微尺度測量裝置及方法(申請號:201410030738.2)、基于雙光纖光柵的二維微尺度測量裝置及方法(申請號:201410030739.7)。
(4)申請號201410118970.1所描述的“基于偏振態檢測的雙入射保偏平光纖耦合球微尺度傳感器”,利用光纖燒制的耦合球實現光反向傳輸,通過檢測出射光的偏振態來實現探測。
相似專利申請有:基于偏振態檢測的保偏平光纖耦合球微尺度傳感器(申請號:201410118966.5)。
(5)申請號201510381711.2所描述的“基于共扼焦點跟蹤探測技術的探針傳感裝置”,在該專利中,提出了一種能實現三維探測的光纖探針傳感裝置。
(6)申請號201510381723.5所描述的“基于光纖出射光探測的組合懸臂梁探針傳感方法及裝置”,其提出了一種新結構傳感器,所述探針由光纖懸臂梁與探針垂直膠接而成。
上述文件及其提到的對比文獻中所描述的現有探針不足之處在于:(1)探針結構復雜;(2)探測光的強度弱,難以探測;(3)整體裝置復雜。因此,探究一種表面熒光增強微型探針二維傳感裝置、傳感方法及探針制備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169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