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諧波減速器柔輪結構設計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14905.4 | 申請日: | 2018-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14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星;王淑妍;呂淥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談杰 |
| 地址: | 21200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柔輪 諧波減速器 輪齒 錐度 方法提取 徑向翹曲 響應面法 諧波柔輪 優化算法 重要意義 后輪齒 矛盾性 新形式 重合度 求解 翹曲 全域 解析 裝配 優化 分析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諧波減速器柔輪結構設計與優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針對現有諧波柔輪裝配后輪齒發生徑向翹曲的問題,進行相似性與矛盾性分析,形成多種初始設計方案;2)通過FEM方法提取各方案的特征值并進行解析;3)利用響應面法和CCD優化算法進行最佳方案的全域求解。通過以上步驟,本發明設計出一種帶有錐度的柔輪結構新形式,錐度x/y控制在1/50~1/30為宜。本發明在降低柔輪輪齒翹曲、提高輪齒重合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精密齒輪結構設計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諧波減速器柔輪結構設計與優化方法。
背景技術
諧波減速器是輕型關節機器人的核心傳動部件。柔輪通過凸輪式波發生器產生可控彈性變形,并在長軸處與剛輪相嚙合來傳遞運動和動力。由于柔輪每分鐘要經受上千次的反復變形,其結構設計好壞直接決定減速器的承載能力和疲勞壽命。
目前柔輪結構面臨兩大主要問題:1、柔輪長時間經受疲勞變形,結構容易失效甚至破壞;2、柔輪輪齒的翹曲影響嚙合精度,易造成齒面磨損和傳動精度下滑。
本發明以FEM分析為基礎,結合響應面和CCD優化算法設計出一種柔輪新型結構形式,使得其徑向翹曲有所降低,并分析評估了新形式結構參數的取值范圍,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柔輪結構裝配后徑向翹曲嚴重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諧波減速器柔輪結構設計與優化方法,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針對現有諧波柔輪裝配后輪齒發生徑向翹曲的問題,進行相似性與矛盾性分析,形成多種初始設計方案;
步驟2,通過FEM方法提取各方案的特征值并進行解析;
步驟3,利用響應面法和CCD優化算法進行最佳方案的全域求解。
其中,所屬步驟1包括4種不同的柔輪結構設計方案;
其中,所屬步驟2包括3D裝配模型導入,邊界約束、網格劃分、接觸面設置和數據導出等;
其中,所屬步驟3包括優化目標函數、約束條件、算法的選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計的新形式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未增加原有的裝配難度;又結合有限元(FEM)優化模塊,改變了傳統的經驗設計模式,實現設計參數的優選,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4種不同結構形式的柔輪初始設計方案;
圖2為常規柔輪結構裝配變形圖;
圖3為不同方案柔輪輪齒徑向翹曲位移對比;
圖4為即將進行優化的參數自變量和輪齒路徑;
圖5為柔輪結構優化流程圖;
圖6為優化前后輪齒徑向翹曲位移云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諧波減速器柔輪結構設計與優化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初始方案設計
1.1 針對輪齒翹曲的矛盾性分析,建立4種不同形式的柔輪模型,如圖1所示;
第二步,特征值求解與方案篩選
2.1 利用交互接口將其與波發生器裝配后的模型導入Ansys Workbench(AW)中,在柔輪左端面和波發生器內孔施加固定約束,整體采用六面體網格,定義柔輪內壁與波發生器外壁接觸面間無摩擦,法向接觸剛度0.01,限定侵徹深度0.01mm,如圖2所示;
2.2 在AW中定義的柔輪輪齒的路徑方向為從a到b,長度7mm,輪齒徑向位移為沿該路徑Y軸正方向的位移,如圖4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149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