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09780.6 | 申請日: | 2018-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15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瑞;張志剛;張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牧威利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16 | 分類號: | C12Q1/6816;C12Q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2200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探針分子 沙門氏菌 檢測 聚苯乙烯納米球 沙門氏菌invA 基因組結構 保守序列 報告熒光 待測樣品 基因序列 目標片段 熒光 制備 應用 | ||
一種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制備探針分子:根據沙門氏菌的基因組結構和保守序列,選取沙門氏菌的invA基因作為檢測目標片段,根據GenBank:EU348365公開的沙門氏菌invA基因序列,設計探針分子,所述探針分子序列為5’?GCGAGTGGTAAATTATTCCGATGAAGT?3’,所述探針分子的5’端采用報告熒光基團進行標記;步驟二,將聚苯乙烯納米球溶液與步驟一所制得的探針分子混合,然后加入待測樣品,檢測熒光。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涉及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沙門氏菌的檢測,具體涉及一種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一百多年前發現的一種病原體,其是一群形態和培養特性都類似的腸桿菌科的一個大屬,其菌型繁多,分布廣泛,是常見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也是引起人發生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病原菌,它不僅可以引起胃腸炎,還會引起傷寒、敗血癥及腸外灶性感染等多種癥候群。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在我國,以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排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沙門氏菌是監測食品衛生狀況的重要指標菌,一旦發現食品污染沙門氏菌,表明監測的食品衛生不合格。食品及其原料中沙門氏菌的快速、現場檢測對食品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世界各國對食源性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及限量標準均制定出了非常嚴格的規定,使受污染的食品能夠得到及時處理,以保障食品質量及食品安全。然而,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對沙門氏菌的臨床檢測仍然采用傳統的培養方法,這種常規的沙門氏菌檢測存在操作繁瑣、檢測時間長、結果判定誤差大等諸多弊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快速檢測診斷的需要。近年來,沙門氏菌檢測技術有了很大的進展,由十分困難的傳統分離培養法到免疫學檢測方法發展成為今天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例如黃金海等人研究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對沙門氏菌進行檢測(“食品中沙門氏菌LAMP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天津大學學報》,2012年05期),鐘偉軍等人研究了食品中沙門氏菌PCR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食品中沙門氏菌PCR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7年第12期),然而以上分子檢測方法均需要昂貴的設備,并且在結果判定方面不直觀,需要借助一定的設備才能判斷。
發明內容
基于現有沙門氏菌分子檢測方法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及其運用,該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操作簡單,靈敏度高,特異性高,特別適合基層食品安全的檢測。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制備探針分子:根據沙門氏菌的基因組結構和保守序列,選取沙門氏菌的invA基因作為檢測目標片段,根據GenBank: EU348365公開的沙門氏菌invA基因序列,設計探針分子,所述探針分子序列為5’-GCGAGTGGTAAATTATTCCGATGAAGT-3’,所述探針分子的5’端采用報告熒光基團進行標記,即探針分子結構為:報告熒光基團-GCGAGTGGTAAATTATTCCGATGAAGT;
步驟二,將聚苯乙烯納米球溶液與步驟一所制得的探針分子:報告熒光基團-GCGAGTGGTAAATTATTCCGATGAAGT混合,然后加入待測樣品,檢測熒光。
其中,步驟一中所述的報告熒光基團優選為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羥基熒光素(FAM)、四氯熒光素(TET)、四甲基羅丹明(TAMRA)、ROX、CY3、CY5、CY5.5、CAL red、Red640和Texas Red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牧威利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西牧威利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097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