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污染底泥重金屬固化穩定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07819.0 | 申請日: | 2018-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31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其胤;趙軍;徐玉嵐;賀振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美自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0 | 分類號: | 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六安眾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熊偉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現代產***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染底泥 制備 重金屬固化 混合粉末 內源污染 研磨 穩定劑 骨粉 乳酸 金屬螯合劑 微生物生境 孔隙結構 羥基羧酸 硅酸鈉 甲殼素 殼聚糖 氧化鎂 烘干 基質 制球 自凈 釋放 土壤 恢復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污染底泥重金屬固化穩定劑及其制備方法,包括有10?15份的硅酸鈉,10?12份的氧化鎂,6?9份羥基羧酸金屬螯合劑,8?10份的Ca2O2,18?25份的CaO,14?16的Al2(SO4)3,8?12份的FeO,25?30份的骨粉,10?14份的殼聚糖,10?13份的甲殼素,16?24份的乳酸;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配料;2)將上述固體顆粒配料研磨,研磨后的混合粉末烘干;3)將經上述處理后的混合粉末與骨粉、乳酸混合并制球;本發明保證污染底泥土壤骨架和孔隙結構,減少內源污染釋放,調節pH值,改善基質微生物生境,恢復對上覆水和內源污染的持續自凈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污染底泥重金屬固化穩定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河流、湖泊、池塘等流域污染底泥治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進入河流、湖泊等水體,導致河流、湖泊受到嚴重污染,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后,大部分聚積在底泥中,導致河流、湖泊底泥遭到嚴重污染,而底泥是水生態系統中物質交換和能量循環的重要場所,與水體存在著一種沉降吸附和解吸釋放的動態平衡,當水體環境變化時,底泥中的污染物會重新釋放到水體,成為主要污染源,影響河水水質,因此,底泥污染的控制成為治理水體污染的關鍵,現有治理受污染的河道底泥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大類,通常會互相結合應用,傳統的底泥固化過程中,使用的固化劑多為水泥、石灰、粉煤灰或其多種組合,固化強度取決于添加物料多少,但添加物料過多也會帶來其他不良影響,所以如何提供一種有效穩定藥劑,來保證污染底泥中重金屬有效固化,而不妨害底泥的土壤骨架和孔隙結構,是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污染底泥重金屬固化穩定劑及其制備方法,保證污染底泥土壤骨架和孔隙結構,減少內源污染釋放,提高基質氧化還原電位,調節pH值,改善基質微生物生境,恢復對上覆水和內源污染的持續自凈能力,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污染底泥重金屬固化穩定劑,包括有10-15份的硅酸鈉,10-12份的氧化鎂,6-9份羥基羧酸金屬螯合劑,8-10份的Ca2O2,18-25份的CaO,14-16的Al2(SO4)3,8-12份的FeO,25-30份的骨粉,10-14份的殼聚糖,10-13份的甲殼素,16-24份的乳酸。
一種用于污染底泥重金屬固化穩定劑的制備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1)將上述各成分按比例進行配料;2)將上述固體顆粒配料放入至研磨機進行研磨,研磨后的混合粉末在烘干機中進行烘干;3)將經上述處理后的混合粉末與骨粉、乳酸混合并制球,得到相應固化穩定劑顆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美自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美自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078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污泥調質裝置
- 下一篇:一種給水廠鐵鋁泥的前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