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安全支付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04734.7 | 申請日: | 2018-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488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佳 |
| 主分類號: | G06Q20/38 | 分類號: | G06Q20/38;G06Q20/40;G06Q20/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綁定 移動安全支付 穿戴設備 設備發送 特征數據 穿戴 指紋傳感器 攝像頭 人臉特征 身份校驗 移動設備 移動支付 視網膜 手環 指紋 匹配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移動安全支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移動設備首先需要與一個穿戴式設備(手環)進行綁定。在設備上進行移動支付時,設備向綁定的穿戴式設備發送請求。穿戴設備在收到該請求后,向設備發送特征數據。設備收到綁定穿戴設備的特征數據后,利用攝像頭或指紋傳感器,對人臉特征、指紋、視網膜中的一種進行身份校驗,當兩者匹配后,允許啟動支付流程進行支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通訊加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安全支付的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在移動終端進行支付,此時,若該移動終端的用戶不在移動終端旁邊,或者移動設備使用者不是合法持有人,可能會帶來支付安全的隱患。目前,針對上述的問題主要的解決方案有:1)設置支付密碼,支付時使用密碼進行支付。2)設置指紋,支付時使用指紋進行支付驗證。上述兩種方案雖然起到一定的支付安全保護作用,但仍然存在支付安全漏洞。比如,可以通過讀取設備信息,暴力破解支付密碼,撞庫破解密碼,字典猜測,使用人造指紋等手段進行破解。移動設備丟失后或設備使用者非本人時,均可能使用設備進行支付,造成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更更安全的解決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移動安全支付的方法。在移動設備上啟動支付軟件,進行支付時,通過需要驗證一個穿戴設備提供的密鑰,設備收到密鑰后,再通過指紋或人臉特征校驗使用者身份,確保使用者身份與持有人身份一致。可以有效防止移動支付密碼被破解,被盜刷或盜取資金的風險。
本發明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
在移動終端進行支付或啟動支付軟件時。移動設備自動向穿戴式設備發送請求,穿戴設備在收到該請求后,向移動設備發送包含人臉特征數據的密鑰。移動設備收到綁定穿戴設備的密鑰后,利用移動設備的前攝像頭,對人臉特征進行掃描,當兩者匹配后,允許進行移動支付操作。當移動設備與綁定的穿戴設備失去連接,移動設備終止支付軟件的操作權限。這種方法及系統,大大提高了移動設備的支付安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子,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處理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該發明的主要實現步驟如下:
1.在移動設備上安裝與穿戴式設備配套的軟件。
2.在軟件中配置需要綁定的穿戴設備,通過MAC地址、藍牙地址標識可以連接的穿戴設備。
3.在軟件中配置穿戴設備的人體特征數據,同時將采集的人體特征數據寫入穿戴設備。
4.打開穿戴設備,開啟移動設備的配套軟件,進行第一次綁定。
5.移動設備與穿戴設備連接成功后,由用戶輸入密碼或驗證問題及問題答案,并采集指紋信息或人臉特征、視網膜信息。這些信息會存儲在穿戴設備上。
6.用戶操作移動設備的文件,設備軟件系統向綁定的穿戴設備發送請求。
7.穿戴設備發送驗證信息給設備。
8.根據驗證配置,設備采集用戶的人體特征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佳,未經李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0473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