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InGaN量子點的外延生長方法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99704.1 | 申請日: | 2018-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9822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8 |
| 發明(設計)人: | 江靈榮;田愛琴;劉建平;張書明;池田昌夫;楊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3/00 | 分類號: | H01L33/00;H01L33/06;H01L33/32;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銘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孫偉峰;呂穎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量子點 外延結構 外延生長 壘層 發光器件 襯底 蓋層 掩膜 生長 制作 外延生長裝置 發光層 可控的 疊層 刻蝕 制備 發光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InGaN量子點的外延生長方法,其包括步驟:A、在外延生長裝置中,在襯底上依次疊層生長n型GaN層、第一GaN壘層和InGaN阱層;B、在InGaN阱層上制作GaN量子點;C、以GaN量子點為掩膜,刻蝕InGaN阱層,在GaN壘層上獲得InGaN量子點;D、生長GaN蓋層;E、在GaN蓋層上生長第二GaN壘層,獲得InGaN量子點外延結構。本發明通過制作GaN量子點,并以該GaN量子點作為掩膜來制作InGaN量子點的方法,可在襯底上制備獲得尺寸均勻且可控的InGaN量子點;由此,以基于上述獲得的InGaN量子點的InGaN量子點外延結構作為發光層而形成的發光器件,可具有更小的發光半寬。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外延生長方法獲得的InGaN量子點外延結構的發光器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半導體技術領域,具體來講,涉及一種InGaN量子點的外延生長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在基于InGaN材料的固態照明與顯示領域,傳統的以量子阱(QW)作為有源區結構的器件已經相當成熟,特別是藍光LED、LD的效率非常高,商業應用也是極為廣泛。然而,發光器件都飽受所謂的“efficiency droop”的困擾,即隨著注入電流的增加,發光效率會迅速下降,這會導致器件為了維持效率只得工作在較低的電流密度下(對于LED,電流密度一般小于10A/cm2),從而限制了其在大功率領域的應用。導致“efficiency droop”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俄歇復合效應,根據經典的ABC模型,隨著pn結注入的載流子增加,導致量子阱區域載流子密度升高,而俄歇復合幾率正比于載流子密度的三次方,所以俄歇復合會隨著注入載流子的增加而增加。考慮到這些因素,業界提出采用量子點代替量子阱作為有源區核心,量子點作為一種準零維材料,其三維尺度在幾十個納米量級,從而能在三維方向上對載流子進行限制,階梯狀分布的態密度確保了波函數交疊大幅提高,從而有效提高發光效率,這樣在較小的載流子密度下也能獲得足夠的發光強度,也就緩解了俄歇復合帶來的“efficiency droop”。此外,采用量子點作為有源區的材料還有其它一些優勢,比如對于激光器而言有較小的閾值電流密度,更好的器件穩定性等。基于量子點的發光器件在GaAs領域早已得到應用,但是在InGaN領域仍處于研究期間。
目前生長InGaN量子點的一種主流方法是基于S-K生長模式,即首先在異質襯底上外延一層InGaN,并且外延層的厚度要大于晶格失配的閾值厚度,使得外延層發生弛豫,從而弛豫的應力會使得InGaN潤濕層上自發形成InGaN量子點。但是,采用S-K生長模式生長量子點必須是存在晶格失配的異質體系,所形成的InGaN量子點尺寸也非常不均勻,且不好控制。
因此,探索一種能夠在襯底上制備尺寸均勻且可控的InGaN量子點的方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InGaN量子點的外延生長方法,該方法通過控制Ga源的流量、時間、溫度等生長工藝參數,可以在襯底上制備獲得均勻的InGaN量子點,由此可使基于其的發光器件的發光半寬更小。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InGaN量子點的外延生長方法,包括步驟:
S1、將襯底置于外延生長裝置中,在所述襯底上疊層生長n型GaN層和第一GaN壘層;
S2、在所述第一GaN壘層上生長InGaN阱層;
S3、在所述InGaN阱層上制作GaN量子點;
S4、以所述GaN量子點為掩膜,刻蝕所述InGaN阱層,在所述GaN壘層上獲得InGaN量子點;
S5、在所述第一GaN壘層、GaN量子點上生長GaN蓋層;
S6、在所述GaN蓋層上生長第二GaN壘層,獲得InGaN量子點外延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未經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997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