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海協同作戰飛機生存力權衡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97592.6 | 申請日: | 2018-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972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宋筆鋒;鄖奇佳;艾俊強;任云松;張寧;孫海軍;李軍;裴揚;尚柏林;黨舉紅;郭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F17/18;F41H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東 |
| 地址: | 710068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存力 作戰單元 作戰飛機 作戰 性能參數 作戰效能 攔截 構建 飛機 場景 性能配置 影響飛機 戰場態勢 作戰能力 發射波 殺傷 協同 導彈 概率 武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海協同作戰飛機生存力權衡設計方法,包括:構建作戰場景;構建戰場態勢圖;計算每個敵方作戰單元攔截每個我方作戰單元的攔截導彈的可發射波次及攔截距離;計算我方作戰單元的生存力;計算我方武器單元對敵方作戰單元的殺傷概率;選擇需要權衡的影響飛機生存力和作戰能力的飛機性能參數,并給出不同的飛機性能參數,計算在同樣作戰場景下,飛機生存力和作戰效能的變化,權衡得到最佳方案。優點為:本發明可以根據整個作戰流程,考慮協同作戰的情況下,計算不同性能配置下,相應的作戰效能和作戰飛機編隊總生存力,從而指導設計者對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權衡,得到在確保完成任務的條件下生存力最高的最優方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飛機生存力權衡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海協同作戰飛機生存力權衡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飛機生存力的權衡設計已成為現代作戰飛機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武器裝備作戰效能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強調信息化作戰和精確化打擊的“云作戰”體系下,作戰飛機的安全受到空前的威脅,對飛機在戰場中生存力的權衡設計不僅是提高飛機生存能力的需要,同時也是在高強度、高消耗的現代戰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性因素。
目前對于作戰飛機生存力的研究大多還停留在“平臺中心戰”的層面,主要是針對作戰飛機所受威脅,對飛機自身某幾種具體的敏感性或易損性增強措施,權衡其對飛機生存力的增益和代價,如信號減縮、噪聲干擾和欺騙、部件屏蔽、余度設計、裝甲防護等。除了以上生存力提高措施外,飛機的作戰能力也對其作戰效能有很大影響,比敵人更早的“發現、射擊、摧毀”目標顯然能夠極大地增強自身的生存概率。楊哲等在《考慮作戰能力的飛機生存力權衡設計》中引入飛機自身的作戰能力,提出了一種包含飛機敏感性、易損性和作戰能力的生存力權衡設計模型,然后,該種模型僅可評價單獨一架飛機的生存力,在“云作戰”的現代化作戰體系下,作戰飛機更加依賴于信息的互聯互通,節點間的配合對其生存力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目前的生存力權衡設計方法并未考慮飛機協同作戰能力對其生存概率的影響,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化作戰體系。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海協同作戰飛機生存力權衡設計方法,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海協同作戰飛機生存力權衡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構建作戰場景,確定雙方作戰單元基本參數,包括:我方作戰單元的數量、類型及性能參數;敵方作戰單元的數量、類型及性能參數;敵我雙方的位置分布、火力情況和作戰流程;
步驟2,根據雙方作戰單元基本參數,確定敵方作戰單元對我方作戰單元的直視距離R1、敵方作戰單元所搭載雷達對我方作戰單元的最大探測距離R2,從而得到敵方作戰單元所搭載雷達對我方作戰單元的最遠發現距離Rmax,由此確定每個敵方作戰單元對于每個我方作戰單元的防御圈范圍,進而根據敵方作戰單元位置分布和我方作戰單元航路規劃情況,構建戰場態勢圖,具體包括:
步驟2.1,計算敵方作戰單元對我方作戰單元的直視距離R1:
其中:hant為我方作戰單元飛行高度,hac為敵方作戰單元所搭載雷達的高度,單位為米;
步驟2.2,計算敵方作戰單元所搭載雷達對我方作戰單元的最大探測距離R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未經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9759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