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雷達脈沖信號跨信道合并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93400.4 | 申請日: | 2018-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490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董春曦;馮笑笑;畢斯威;王怡寧;饒鮮;賈雪梅;董陽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13/88 | 分類號: | G01S13/88;G01S7/28;G01S7/285;G01S7/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軒 |
| 地址: | 71007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雷達 脈沖 信號 信道 合并 檢測 方法 | ||
1.一種雷達脈沖信號跨信道合并及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獲取雷達接收機接收到的盲采數據,從中選取待檢測雷達數據,作為原始采樣序列;
步驟2,對所述原始采樣序列進行數字信道化處理,得到D個子頻帶信號,且D個信道依次編號為1至D;其中,D取2的整次冪;
步驟3,將D個子頻帶信號分別均勻劃分為多段,確定各段信號對應的噪聲門限,并利用所述噪聲門限對各個子頻帶信號進行檢測,確定各信道內的初始檢測脈沖信號;
步驟4,按順時針方向對D個信道內的初始檢測脈沖信號進行跨信道合并,再對合并得到的信號按逆時針方向進行跨信道合并,從而將屬于同一脈沖信號的多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合并至一個信道內,得到至少一個合并脈沖信號;
步驟5,根據每個所述合并脈沖信號所在的信道序號、起始點位置及結束點位置,確定所述合并脈沖信號在所述原始采樣序列中的起始位置及結束位置,進而根據所述合并脈沖信號在所述原始采樣序列中的起始位置及結束位置,得到真實脈沖信號,并進行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具體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3.1,將每個所述子頻帶信號均勻劃分為J段信號,每段信號包括L個采樣點;J為整數,J≥2;
利用全部D個子頻帶信號的第1段信號,計算得到初始噪聲門限表示第i個子頻帶信號的第一段信號的L個采樣點的幅度均值,min()表示取最小值操作;
對段信號序號j進行初始化:令j=2;
步驟3.2,對于第i個子頻帶信號的第j段信號,根據與其對應j-1段的噪聲門限確定所述第j段信號的平均噪聲電平;所述第j段信號的平均噪聲電平為第j段信號的L個采樣點中幅值小于所述第j-1段噪聲門限的采樣點幅度的均值,i取1到D之間的全部整數,與各子頻帶信號的第一段信號對應的噪聲門限為初始噪聲門限;
利用所述第j-1段信號對應的噪聲門限以及所述第j段信號的平均噪聲電平,計算得到所述第i個子頻帶信號的第j段信號對應的迭代門限h(i,j)=G×S′ij+(1-r)×Vj-1;其中,S′ij表示所述第j段信號的平均噪聲電平,r表示遺忘因子;G表示門限系數;Vj-1表示第j-1段信號對應的噪聲門限,V1=V0;
利用全部D個子頻帶信號的第j段信號對應的迭代門限,確定各子頻帶信號的第j段信號對應的噪聲門限Vj=min{h(1,j),h(2,j),…,h(D,j)};
步驟3.3,令j加1,重復執行步驟3.2,直至j=J,得到全部D個子頻帶信號的全部J段信號對應的噪聲門限;
步驟3.4,對于D個子頻帶信號中的任一子頻帶信號,利用步驟3.3計算得到的噪聲門限對該子頻帶信號的每一個采樣點進行檢測,確定其中的脈沖點;所述脈沖點為幅度超過所述噪聲門限的采樣點;
將每個信道內第一個脈沖點確定為該信道內的第一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起始點,并對該起始點之后的每一個脈沖點依次進行判斷,確定其是否為所述第一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結束點,直至找到所述第一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結束點;所述第一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起始點至所述第一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結束點之間的采樣點即構成該子頻帶信號的第一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
將所述第一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結束點之后的脈沖點確定為該子頻帶信號所在信道內的第二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起始點,并對該起始點之后的剩余脈沖點依次進行判斷,確定其是否為所述第二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結束點,直至找到所述第二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結束點;所述第二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起始點到所述第二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的結束點之間的全部采樣點即構成該子頻帶信號的第二個初始檢測脈沖信號;依次類推,直至得到該信道內的全部初始檢測脈沖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9340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