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所組成的鏡片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92699.1 | 申請日: | 2018-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468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進興;鐘豐丞;陳潔儒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康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3/00 | 分類號: | G02B3/00;G02B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巖 |
| 地址: | 215314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鏡片 折射率 球體 鏡片結構 收光 曲率 光線通過 聚光效果 間隔層 圓球狀 | ||
一種利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所組成的鏡片結構,包含有一由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組成一圓球狀的球體、一形成在該第一部分的第一鏡片、一設于該球體與該第一鏡片之間的間隔層、一形成在該第二部分第二鏡片以及一形成在該第二鏡片上與該球體相對的第三鏡片。該第一鏡片、該第二鏡片以及該第三鏡片分別由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所形成,其上分別具有不同曲率的收光曲面,使一光線通過該些收光曲面而形成多次的聚光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一種鏡片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高同軸性而利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所組成的鏡片結構。
背景技術
光學鏡頭自單透鏡逐漸發展成多透鏡,無非是為了滿足光傳播的特殊要求,利用多透鏡以改變光路,以消除像差和球差。然而,這樣需要將各透鏡依序組裝在一鏡架上,不但組裝上較為繁瑣,同時也會讓浪費了較多的空間。此外,多透鏡的組成,各透鏡之間更需要滿足高同軸性,以避免光軸的偏差。
為改善上述問題,如中國臺灣公告第I356760號發明專利案,揭露一種迭合鏡片及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包含一光軸、一個以上的基材以及一個以上的光學級耐熱膠體層,其中,每一光學及耐熱膠體層包含一膠體層光學有效徑圍,該膠體層光學有效徑圍的軸心與該光軸重合,每一基材的的中心部位包含一基材光學有效徑圍,該光學有效徑圍的表面貼合在該光學級耐熱膠體層時,該基材光學有效徑圍的軸心與該膠體層光學有效徑圍的軸心重合,該光學級耐熱膠體先滴定于一第一模具后,再將該基材貼合再該光學級耐熱膠體。
又如,美國公開第2006226560號發明專利案,揭露一種迭合透鏡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基層胚料、復合層胚料以及基層成型壓板和復合層成型壓板,該二成型壓板個具有一成型表面,其次,利用基層成型壓板將騎乘型表面壓制在基層胚料上,形成復合透鏡的基層,在利用復合層成型壓板將其成型表面壓制在復合層胚料上,同時將復合層胚料壓合在該復合透鏡的基層上,形成復合透鏡的復合層。
藉以,利用迭合鏡片來取代多透鏡的組裝,以滿足高同軸性的要求。惟,前述迭合鏡片在成型上不但步驟繁瑣,各層鏡片間還需要通過不同的接著材料增加各鏡片間的接著力,以防止各鏡片之間的剝離。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具有高同軸性以取代多鏡片的鏡片結構,即為本發明所欲解決的技術手段及其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同軸性并利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所組成的鏡片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利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所組成的鏡片結構,包含有一球體、一第一鏡片、一間隔層、一第二鏡片以及一第三鏡片。其中,該球體具有可透光性并具有一第一折射率,該球體由一第一部分以及一與該第一部分連結的第二部分組成一圓球狀。該第一鏡片具可透光性,且具有一與該球體的該第一折射率不同的第二折射率,該第一鏡片形成在該球體的該第一部分上,且該第一鏡片上具有一與該球體的該第一部分相對的第一收光曲面。該間隔層設于該球體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一鏡片之間,該間隔層具有一與該第一收光曲面相對的透光區段及一形成在該透光區段周邊的非透光區段。該第二鏡片具可透光性且具有與該球體的該第一折射率不同的第三折射率,該第二鏡片形成在該球體的該第二部分上,并與該第一鏡片相對,使該球體及該間隔層被包覆在該第一鏡片與該第二鏡片之間,而該第二鏡片上具有一與該球體的該第二部分相互間隔的第三收光曲面。該第三鏡片具可透光性且具有與該第二鏡片的該第三折射率不同的第四折射率,該第三鏡片形成在該第二鏡片上與該球體相對,且該第三鏡片上具有一與該第三收光曲面相互間隔的第三收光曲面,使一光線通過該第三收光曲面而形成一第一次聚光效果后進入該第三鏡片內,接著使該光線再通過該第二收光曲面形成一第二次聚光效果后進入第二鏡片內,再通過該第二部分形成一第三次聚光效果后進入該球體內,最后使該光線再穿過該透光區段而進入該第一鏡片內并通過該第一收光曲面形成一第四次聚光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康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康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926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