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階梯式生態護岸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81567.9 | 申請日: | 2018-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431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童須能;劉曉東;楊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3/06 | 分類號: | E02B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護岸 石籠 填充 土壤 階梯式 堤岸 半圓柱狀 結構設置 護岸 絞和 粒徑 錨釘 鋼絲 種植 河道 污水 凈化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階梯式生態護岸結構,所述生態護岸結構通過將石籠單體將生態護岸結構設置成階梯形,各單體之間用鋼絲進行絞和固定,堤岸和石籠單體間用錨釘固定;石籠單體的內部最外側用土壤填充,再內側用不同粒徑的石塊填充,中心位置的凹槽設計成半圓柱狀,在凹槽內填充土壤,在凹槽內的土壤和最外側土壤上種植相應的植物。本發明的生態護岸結構不僅起到了鞏固堤岸的作用,同時種植的植物也可以凈化污水,護岸上布滿了植物,使城市內河道的景色更加怡人。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河道堤岸生態保護,具體涉及一種湖泊、河道的堤岸邊坡生態保護和鞏固,尤其涉及一種階梯式生態護岸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內的很多河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污染源都來源于地面的一些污水,降雨后的地表徑流沖刷地面,形成污染面源,再經過堤岸沖入河道,最終對河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傳統的河道整治工程,從穩定河道的目的出發,常常采用一些岸坡防護的措施,如漿砌石,混凝土板等。這些工程會對河道岸坡自然棲息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棲息地質量下降,同時由混凝土砌成的護坡,會阻隔了地表水與地下水的交換。同時護坡主要有階梯型和斜坡型的兩種生態護坡形狀。階梯狀的生態護坡,每一階之間形成的角度為90度,每一階之間的落差較大,使得地面污水的流速變大,從導致地面污水沒有充足滲透到凹槽的土壤中區,并且會加大沖刷植物的力度。斜坡狀的護岸,它所能種植的植物類型較少,同時也會使地面沖刷下拉的污水的流速變大,從導致地面污水沒有充足滲透到凹槽的土壤中區,并且會加大沖刷植物的力度。
石籠柔性的結構能適應邊坡的變動而不被破壞,比剛性結構具備更好地安全穩定性,其抗沖刷能力較強,能承受最大的水流速度可達6m/s;,該結構本質上都具有透水性,對地下水自然作用及過濾作用具有較強的包容性,水中的懸移物和淤泥得以沉淀于填石縫中,從而有利于自然植物的生長,逐步恢復原有的生態環境。利用弧狀的石籠單體組成的生態護岸,其構造簡單,可以減小地面污水的流速,加長污水滲透的時間和減小污水對植物的沖刷。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階梯式生態護岸結構,該生態護岸結構能夠實現的污水的快速滲透和降低流速,同時通過種植植物達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技術方案:一種階梯式生態護岸結構,所述結構的堤岸設有階梯式臺階,在每級臺階上鋪設石籠單體,所述石籠單體的上部設有凹槽,所述石籠單體內部填充有不同粒徑的石塊,其外側及凹槽內填充有土壤,在土壤的表層設有植物纖維墊,所述植物纖維墊的上層鋪設有表土層。
進一步的,所述的堤岸的表面及其鋪設石籠單體的臺階面上設有防滲透土布;
進一步的,所述的石籠單體為低碳鋼絲或PVC以上的鋼絲制編制的網狀結構,其上表面及右側面為弧狀;
進一步的,所述的凹槽為半圓柱狀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堤岸上的臺階和石籠單體之間采用錨釘固定,各石籠單體之間用鋼絲絞和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植物纖維墊采用天然植物纖維編制而成,所述的天然植物纖維包括椰殼纖維、黃麻、木棉、蘆葦和稻草;
進一步的,所述植物纖維墊用活木樁固定在堤岸及其土壤中;
進一步的,所述石籠單體外側的土壤、凹槽內部和表土層種有植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8156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裝配式水庫臥管進水口布置結構及操作方法
- 下一篇:河堤加固增高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