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及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278375.2 | 申請日: | 2018-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349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顧衛(wèi)平;江洪;陳楊;程欽龍;肖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康達實業(y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5 | 分類號: | B01D53/75;B01D53/00;B01D53/02;B01D53/50;B01D53/56;B01D53/79;B01J20/24;B01J20/20;B01J20/30;F23J15/00;F23J15/02;F23J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呂小琴 |
| 地址: | 401147 重慶市北部***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煙氣 淋洗 脫硝 吸附 生活垃圾焚燒煙氣 半干法脫硫 復合吸附劑 布袋除塵 處理工藝 二次吸附 堿液 國家環(huán)保要求 紫外光照射 臭氧氧化 混合氣體 混合煙氣 煙氣排放 余熱鍋爐 除塵 臭氧 | ||
1.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在余熱鍋爐內對煙氣進行SNCR脫硝處理;
(2)在紫外光照射下,利用復合吸附劑Ⅰ對脫硝處理后的煙氣進行吸附處理;
(3)將吸附處理后的煙氣依次進行半干法脫硫處理和布袋除塵處理;
(4)向除塵后的煙氣中加入臭氧,得到混合氣體,然后利用堿液對混合煙氣進行淋洗;
(5)利用復合吸附劑Ⅱ對淋洗所得的煙氣進行二次吸附;
所述步驟(2)中,復合吸附劑Ⅰ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組分:改性椰殼炭30-35份、磺化煤20-22份、貝殼粉10-12份、海泡石粉8-10份、沸石粉8-10份、硅藻土8-10份、苧麻纖維4-6份、鋯酸鋰2-3份、納米氧化鈦0.5-1份;
所述步驟(5)中,復合吸附劑Ⅱ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組分:貝殼粉25-30份、活性炭15-18份、硅藻土10-12份、氧化鎂4-6份、氧化鋁3-5份、氧化鈣2-3份、氧化石墨烯4-6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SNCR處理中采用氨水或尿素作為還原劑在煙氣高溫區(qū)噴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堿液為濃度為5%的氫氧化鈉溶液。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臭氧的加入量與煙氣中氮氧化物的摩爾比為1:0.5-1。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椰殼炭的制備方法為:按質量比為1:2.5混合椰殼炭和脂肪酶液,然后置于轉速為155r/min的搖床中,在25℃左右處理5h,過濾、干燥即得改性椰殼炭;其中,所述脂肪酶液為熒光假單胞桿菌分泌產(chǎn)生的脂肪酶液。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椰殼炭、磺化煤、硅藻土、活性炭、氧化石墨烯的粒徑均少于120u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吸附劑Ⅰ的制備方法為:先將苧麻纖維撕成單根的絲狀后,按長度為1.0cm-1.2cm進行剪切,之后加入其它組分進行混合,混勻即可。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吸附劑Ⅰ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組分:改性椰殼炭32份、磺化煤21份、貝殼粉11份、海泡石粉9份、沸石粉9份、硅藻土9份、苧麻纖維5份、鋯酸鋰2.5份、納米氧化鈦0.8份;
所述復合吸附劑Ⅱ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組分:貝殼粉28份、活性炭16份、硅藻土11份、氧化鎂5份、氧化鋁4份、氧化鈣2.5份、氧化石墨烯5份。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半干法為旋轉噴霧法。
10.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煙氣超凈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煙氣管道依次連通的余熱鍋爐、吸附裝置Ⅰ、噴霧塔、布袋除塵器、氣體混合裝置、洗滌塔、吸附裝置Ⅱ、引風機和煙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康達實業(yè)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重慶康達實業(y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7837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