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進型難處理氧化礦高效分離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72095.0 | 申請日: | 2018-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689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海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海才 |
| 主分類號: | B28D1/22 | 分類號: | B28D1/22;B28D7/00;B28D7/04;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431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定塊 座體 轉運裝置 推塊 高效分離裝置 難處理氧化礦 上側端面 改進型 轉臂 轉桿 電機 活動配合連接 轉動配合連接 固定設置 配合連接 平移裝置 破碎裝置 中部位置 上端 閉合圈 側端面 內固定 側端 軸承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進型難處理氧化礦高效分離裝置,包括座體、設置于所述座體上的轉運裝置以及設置于所述轉運裝置左側的破碎裝置,所述轉運裝置包括活動配合連接于所述座體上端面上的第一滑推塊,所述第一滑推塊與所述座體之間設置有平移裝置,所述第一滑推塊上側端面的中部位置固定設置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側端面內固定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側設置有通過軸承與所述第一固定塊轉動配合連接的轉臂,所述轉臂的下側端面與所述第一電機之間配合連接有第一轉桿,所述第一轉桿與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側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一閉合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氧化礦分離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改進型難處理氧化礦高效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氧化礦石是金屬礦床受氧化作用后,形成的氧化帶中的礦石。礦石受到氧化作用后,它的礦物組分和結構、構造均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因而在加工利用時也必須采用不同于原生礦石的方法和工藝流程,其中破碎分離法時氧化礦石初步分離時采用最多的分離方法,然而傳統中的氧化礦高效分離裝置設置模式單一,需要過多的人力操作,其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型難處理氧化礦高效分離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改進型難處理氧化礦高效分離裝置,包括座體、設置于所述座體上的轉運裝置以及設置于所述轉運裝置左側的破碎裝置,所述轉運裝置包括活動配合連接于所述座體上端面上的第一滑推塊,所述第一滑推塊與所述座體之間設置有平移裝置,所述第一滑推塊上側端面的中部位置固定設置有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側端面內固定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側設置有通過軸承與所述第一固定塊轉動配合連接的轉臂,所述轉臂上還設有LED燈裝置,所述LED燈裝置包括燈架以及LED燈泡,所述轉臂的下側端面與所述第一電機之間配合連接有第一轉桿,所述第一轉桿與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側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一閉合圈,所述轉臂的左側端面上固定連接配重塊,所述配重塊右側端面與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側面活動配合連接,所述轉臂的右側端面上固定設置有導送塊,所述導送塊左側端面與所述轉臂的上側端面之間固定設置有加強塊,所述導送塊內前后相應設置有端口向下導送槽,所述導送槽內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導向柱,所述導送塊右側端面頂部固定設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內設置有安設腔,所述安設腔的左側內壁內固定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安設腔的下側內壁上上下貫通設置有通合孔,所述通合孔上端端口處且位于所述安設腔內左右相應設置有通過固定軸固定于所述安設腔左右側內壁之間的拉扯繩輪,所述拉扯繩輪上側且位于所述安設腔內設置有卷輪,所述卷輪的軸心處固定設置有卷輪軸,所述卷輪軸的右端通過軸承轉動配合連接于所述安設腔的右側內壁上,所述卷輪軸的左端動力連接于所述第二電機的右端,所述卷輪軸左端與所述安設腔的右側內壁之間設置有第二閉合圈,所述卷輪上繞設有拉扯繩,所述拉扯繩的另外一端伸延通過左右相應設置的拉扯繩輪之間伸延出所述通合孔外,所述導送塊的下側設置有升降塊,所述升降塊的上側端面與所述導送柱的下端固定配合連接,所述升降塊臨近右側端面的上側端面上固定設置有與所述拉扯繩下端固定配合連接的第二固定塊,所述升降塊內固定設置有第三電機,所述升降塊下側端面固定設置有安設塊,所述安設塊內前后貫通設置有端口向右的第一轉倉,所述第一轉倉前后端端口處固定設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轉倉上下側內壁之間的第一轉塊,所述第一轉倉的上側內壁上上下貫通設置有第二轉倉,所述第一轉倉內設置有第二轉塊,所述第二轉塊上端固定設置有伸延通過所述第二轉倉并動力連接于所述第三電機上的第二轉桿,所述第二轉桿與所述升降塊的下側端面之間設置有第三閉合圈,所述第二轉塊右側設置有第三轉塊,所述第三轉塊內設置有端口向左的第三轉倉,所述第三轉倉內設置有通過軸承轉動與所述第三轉倉的內側壁轉動配合連接的第四轉塊,所述第四轉塊的左側端面與所述第二轉塊的右端固定配合連接,所述第四轉塊內設置有第四轉倉,所述第四轉倉內設置有第一齒鏈輪,所述第一齒鏈輪的軸心處固定設置有第一齒鏈輪軸,所述第一齒鏈輪軸的右端伸延出所述第四轉倉的右側端面外并固定配合連接于所述第三轉倉的右側內壁上,所述第四轉倉臨近下側內壁的左側內壁內聯通的設置有第五轉倉,所述第五轉倉的上側內壁內固定設置有第四電機,所述第五轉倉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齒鏈輪配合連接的第二齒鏈輪,所述第二齒鏈輪的軸心處固定設置有第二齒鏈輪軸,所述第二齒鏈輪軸的下端通過軸承轉動配合連接于所述第五轉倉的下側內壁上,所述第二齒鏈輪軸的上端動力配合連接于所述第四電機的下端,所述第三轉塊的下側端面上固定設置有夾合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海才,未經楊海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720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