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載多路由組網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70266.6 | 申請日: | 2018-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163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西宏;孫際哲;胡鄧華;李成龍;劉少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7/22 | 分類號: | H04B7/22;H04L12/76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長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黃偉洪 |
| 地址: | 710051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路由 組網 對流層 散射 通信 系統 | ||
本發明屬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車載多路由組網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通過在單一載車中使用多套小型化散射通信設備進行多路由無線組網。路由選擇和站址規劃由計算機控制設備進行統一管理,根據對端站點距本地站點的通信距離,決定是否采用空間分集,動態配置通信的方向數,確定整個散射通信網的連接關系以及本站點在網絡中的位置;通過散射天線指向調整與路由選擇一體化操作,實現當升降桿上升或下降過程中,同時散射天線能進行展開或撤收操作,當散射天線進行展開操作的同時,收發兩站的散射天線以定位設備為基準自動完成天線對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載多路由組網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在現代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武器系統已由平臺中心戰迅速向網絡中心戰轉變,利用通信網絡把地理上分散的戰區傳感器、指揮控制系統、主戰武器平臺連在一起,形成完善的“網絡平臺”,并以“網絡平臺”為中心,協調各武器單元聯合作戰,實現系統信息共享,進行體系對抗,提高各武器單元和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對流層散射通信是利用對流層中大氣的不均勻性對電波信號的散射或反射作用實現一種超視距無線通信方式。對流層散射通信傳輸容量、傳輸質量和傳輸可靠度均優于短波;單跳傳輸距離遠大于微波通信;對流層散射通信多采用定向天線,天線波束窄,不易被干擾和截獲,相比于衛星通信體現出更優的安全性,且不占用寶貴的衛星轉發器資源;另外,對流層散射通信受雷電、極光、磁暴和核暴等極端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小。這些特點使得它與衛星、微波、短波通信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成為各國戰略、戰術及戰區通信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通信手段。然而對流層散射通信傳輸損耗很大,接收信號信噪比較低,故需要大功率的發射機和靈敏的接收機提高信噪比。這無疑造成對流層散射設備復雜、體積龐大。因此傳統的對流層散射通信裝備只能實現單方向通信,即點對點通信,無法滿足當前組網作戰對通信系統的需求。然而近年來,隨著調制解調技術和固態功放的發展進步,對流層散射設備的小型化成為可能。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傳統對流層散射通信裝備受設備復雜、體積大的影響,在現有裝備載車的有限空間上只能裝載一套散射通信設備,即只能實現單方向通信,無法滿足當前組網作戰對通信系統的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車載多路由組網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通過在單一載車中使用多套小型化散射通信設備進行多路由無線組網。路由選擇和站址規劃由計算機控制設備進行統一管理,根據對端站點距本地站點的通信距離,決定是否采用空間分集,動態配置通信的方向數,確定整個散射通信網的連接關系以及本站點在網絡中的位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所述車載多路由組網對流層散射通信方法構建的散射天線指向調整與路由選擇一體化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當升降桿上升或下降過程中,同時散射天線能進行展開或撤收操作,當散射天線進行展開操作的同時,收發兩站的散射天線以定位設備為基準自動完成天線對準。
所述車載多路由組網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設置有:
用于路由選擇和天線控制的計算機控制設備1;
所述計算機控制設備與定位設備和升降桿控制箱連接;
所述升降桿控制箱與升降桿連接,所述升降桿與天線底座連接,所述天線底座上安裝有散射天線;
所述高頻設備與低頻設備連接;所述低頻設備與用戶數據接口連接。
進一步,所述定位設備為北斗定位儀;
所述天線底座包括:回平座、云臺控制箱;
所述升降桿控制箱包括:限位開關、高度傳感器、升降電機。
進一步,所述云臺控制箱包括:限位開關、方位傳感器、俯仰傳感器、俯仰電機、方位電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702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