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消落帶浮動式植物修復床及其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68766.6 | 申請日: | 2018-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30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林映津;劉毅勐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映津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浮動式 消落帶 輕質管材 生態環境 植物修復 內框架 外框架 植物籃 多段 細網 螺帽 農業面源污染 修復 植被 過濾作用 護坡工程 環境效益 生態護坡 生態屏障 生物效應 豎直面板 消化吸收 自然景觀 大浮球 彎曲條 組合體 護坡 綁帶 粗繩 水體 水土流失 岸邊 攔截 終端 穿過 污染 優化 種植 治理 恢復 保證 | ||
本發明涉及消落帶浮動式植物修復床。由外框架、內框架及植物籃組成,所述的外框架通過粗繩穿過固定在豎直面板上的多段輕質管材后,其終端再與大浮球連接而成;所述的內框架通過彎曲條和螺帽組合體將細網繩固定在多段輕質管材上;植物籃通過綁帶固定在細網繩下方。本發明通過相應的技術改造優化浮動式生態護坡及修復方法,在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前提下,保證護坡措施具有一定強度和耐久性的同時,兼顧護坡工程的環境效益和生物效應,以期達到恢復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消落帶種植植被還可形成一道生態屏障,對來自岸邊的污染特別是農業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攔截和過濾作用,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其進入水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江、河、湖、海岸生態護坡及修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消落帶浮動式植物修復床及其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植物床結構多種多樣,經檢索中國專利文獻知: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發明的“一種立體生態浮床(申請號201510802745.4)”是一種水上種植植物載體形式,由PVC管材制成內外框架,輔以柔性網體、剛性網體以及植物籃等,實現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的種植,可在改善水產養殖區水質、生態修復以及城市景觀等領域實際應用,但運用在生態護坡上,需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將植物床應用于生態護坡上,首要解決的是植物床固定問題,避免消落帶水位變化及水流縱向沖刷的沖擊;2)生態護坡的植物床設計上還應考慮其延展性,河岸多為不規則狀,要使其在低水位情況下能貼合邊坡起到護坡的功能;3)為更好實現生態護坡,在水位不穩定的情況下,應增強植物床的穩定性及牢固性。
傳統的江、河、湖、海岸護坡很少考慮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現有的生態護坡技術融入人與自然和諧的因素,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江、河、湖、海岸生態護坡技術是在滿足邊坡穩定和安全的基礎上,采用植物及植物與工程材料相結合的方法,實現水體與動物、植物、微生物及人類活動相協調的生態技術,以達到一種水體和土體、水體和生物互相涵養,適合生物生長的近自然狀態。在當今大多數水體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背景下,人工護坡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是一種新的且有必要的嘗試。
在生態護坡及修復嘗試中,首要解決的就是消落帶水位變化帶來的水淹問題。當水位較高時,陸生植物受淹無法呼吸造成死亡;當水位較低時,水生植物又面臨著干旱枯竭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河海大學發明的浮動式生態護坡方法及基質載體(申請號:200610038576.2)就是一種嘗試性解決方案,其旨在以拼裝方式構建浮動基質載體,將最上面的基質載體單元鉤掛在護坡上,并在基質載體單元上種植植物。浮動式生態護坡基質載體包括浮體與網箱構成雙層結構的基質載體單元,網箱內放置保水材料和作為植物生長的基質材料,形成與下部保持水分連通的多孔結構,網箱底部開有小孔。
盡管河海大學提出的方案很好的解決了消落帶水位變化所帶來的問題,但是從中也不難發現該方案存在以下幾點弊端:1)網箱內涵養水分僅通過小孔與自然水體相聯系,水體交換相對較少,生態修復效果欠佳;2)以網箱方式構建單元載體相對龐大笨重,不夠輕便;3)河岸多為不規則形狀,網箱式單元載體在枯水期穩定性相對較差,適應條件要求高。在相同理念基礎上發明的浮動式生態護坡及修復方法不僅改善了上述缺點,同時提高了相應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消落帶浮動式植物修復床及其修復方法,它可實現水面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美化水面景觀,并通過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減富集水體中的氮、磷及有機物,起到水體生態修復作用,同時起到河岸護坡的功能。
本發明通過相應的技術改造優化浮動式生態護坡及修復方法,在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前提下,保證護坡措施具有一定強度和耐久性的同時,兼顧護坡工程的環境效益和生物效應,以期達到恢復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消落帶種植植被還可形成一道生態屏障,對來自岸邊的污染特別是農業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攔截和過濾作用,地表徑流攜帶的氮、磷等相當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其進入水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映津,未經林映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687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