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善連鑄過程凝固中后期固液兩相區流動性的方法、鑄坯質量的控制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68564.1 | 申請日: | 2018-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264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烏力平;沈昶;曹天明;周壽好;陸強;汪國才;謝世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1/114 | 分類號: | B22D11/114;B22D1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蔣海軍 |
| 地址: | 243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凝固 鑄坯 坯殼表面 激振力 連鑄坯凝固末端 固液兩相區 連鑄過程 內部組織 鋼水 半凝固 間歇性 連鑄坯 補縮 中段 疏松 施加 固液兩相 冷卻過程 冶金連鑄 觸變性 等軸晶 生長 枝晶 規律性 打斷 打擊 金屬 | ||
1.一種改善連鑄過程凝固中后期固液兩相區流動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連鑄坯(100)凝固末端的坯殼表面施加間歇性的激振力,其中連鑄坯(100)凝固末端的鑄坯橫截面金屬液相率為b1,且25%≥b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連鑄過程凝固中后期固液兩相區流動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凝固末端坯殼表面的激振力施加的時間間隔為t1,t1=0.0167~2s。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連鑄過程凝固中后期固液兩相區流動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凝固末端坯殼表面的激振力施加的沖擊能范圍為W1,W1=15~1500J。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改善連鑄過程凝固中后期固液兩相區流動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連鑄坯(100)凝固末端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沖擊能為W1,W1=a1×(1-b)C×S1.5,
a1取值范圍為0.2~1.0J/mm3,
b1為凝固末端激振力施力點位置的鑄坯橫向截面的金屬液相率/%;
C1取值范圍為2.7~3.3;
S為鑄坯斷面面積/mm2。
5.一種連鑄凝固過程中鑄坯質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連鑄坯(100)凝固末端和連鑄坯(100)凝固中段的坯殼表面分別施加間歇性的激振力;且連鑄坯(100)凝固末端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時間間隔小于連鑄坯(100)凝固中段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時間間隔;其中連鑄坯(100)凝固末端的鑄坯橫截面金屬液相率為b1,且25%≥b1>0;連鑄坯(100)凝固中段的鑄坯橫截面金屬液相率為b2,且75%≥b2>2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連鑄凝固過程中鑄坯質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凝固末端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時間間隔為t1,t1=0.0167~2s,或/和凝固中段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時間間隔為t2,t2=1-30s。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連鑄凝固過程中鑄坯質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凝固末端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沖擊能范圍為W1,W1=15~1500J;或/和凝固中段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沖擊能范圍為W2,W2=10~800J。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連鑄凝固過程中鑄坯質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連鑄坯(100)凝固末端的坯殼表面施加激振力的沖擊能為W1
a1取值范圍為0.2~1.0J/mm3,
b1為凝固末端激振力施力點位置的鑄坯橫向截面的金屬液相率/%;
C1取值范圍為2.7~3.3;
S為鑄坯斷面面積/m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6856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強高導耐熱銅合金的生產方法
- 下一篇:一種雙頻電磁攪拌的磁場發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