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功率檢測電路、裝置和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57218.3 | 申請日: | 2018-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998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易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7/10 | 分類號: | H04B17/10;H04B17/15;H04B17/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志博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80 | 代理人: | 陳紅 |
| 地址: | 523841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率 檢測 電路 裝置 移動 終端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功率檢測電路、裝置和移動終端,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功率檢測電路的設計成本較高和PCB布板面積較大的問題。該方法包括:射頻模塊包括輸入端、第一輸出端和N個第二輸出端,檢測通路包括檢波器,第一射頻通路包括耦合器、第一射頻測試座和第一天線模塊,耦合器的第一端與第一射頻測試座連接,第一射頻測試座與第一天線模塊連接,每個第二射頻通路分別包括一個第二射頻測試座和與一個第二射頻測試座連接的第二天線模塊,輸入端通過檢波器與耦合器的耦合端連接,第一輸出端與耦合器的第二端連接,每個第二輸出端分別與一個第二射頻通路上的第二射頻測試座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功率檢測電路、裝置和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802.11系列的不斷發展,移動終端中的天線由早期的單輸入單輸出發展到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簡稱MIMO)形式。例如,無線連接(WIreless-FIdelity,簡稱WiFi)由單一2.4G頻段演變為2.4G頻段+5G頻段,并且由過去的1*1電路結構演變為N*N電路結構,目前比較常見的為WiFi 2*2電路結構。
目前,對于WiFi功率檢測電路,通常采用閉環功率控制(Closedloop powercontrol,簡稱CLPC)的方案,參考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WiFi功率檢測電路(圖中以兩條射頻通路為例說明)包括無線模塊,檢測通路和兩個射頻通路,無線模塊包括兩個輸出端和輸入端,檢測通路包括檢波器,每個射頻通路分別包括濾波器,耦合器和天線模塊,且濾波器,耦合器和天線模塊依次連接,無線模塊的每個輸出端分別與射頻通路的濾波器連接,輸入端通過檢測通路的檢波器分別與兩個射頻通路的耦合器相連。但伴隨著移動終端的尺寸越來越小的趨勢,使得對設計成本和PCB布局面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功率檢測電路、裝置和移動終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功率檢測電路的設計成本較高和PCB布板面積較大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功率檢測電路,電路包括:射頻模塊、檢測通路、第一射頻通路和N個第二射頻通路;
該射頻模塊包括輸入端、第一輸出端和N個第二輸出端,該檢測通路包括檢波器,該第一射頻通路包括耦合器、第一射頻測試座和第一天線模塊,該耦合器的第一端與該第一射頻測試座連接,該第一射頻測試座與該第一天線模塊連接,每個第二射頻通路分別包括一個第二射頻測試座和與一個第二射頻測試座連接的第二天線模塊,該輸入端通過該檢波器與該耦合器的耦合端連接,該第一輸出端與該耦合器的第二端連接,每個第二輸出端分別與一個第二射頻通路上的第二射頻測試座連接;
其中,在目標第二射頻測試座與該第一射頻測試座連通的情況下,與該目標第二射頻測試座連接的第二輸出端輸出的射頻信號依次通過該目標第二射頻測試座、該第一射頻測試座以及該耦合器返回到該輸入端;其中,該目標射頻測試座為N個第二射頻測試座中的一個,該N為正整數。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功率檢測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功率檢測電路。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功率檢測電路。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功率檢測方法,應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功率檢測電路,方法包括:
獲取輸入端輸入的輸入功率;
根據輸入功率以及預設映射關系獲取一個射頻通路的輸出功率;
在輸出功率與目標功率差值的絕對值大于預設閾值的情況下,修正預設映射關系,預設映射關系包括輸入功率與輸出功率的映射關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5721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