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錳酸鹽再生炭材料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53904.3 | 申請日: | 2018-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527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趙純;廖珍珠;王旭旭;苗志全;楊祖政;金凡;余聃;朱云華;鄭懷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0/34 | 分類號: | B01J20/34;B01J20/20;C02F1/2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張先蕓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再生炭 再生 高錳酸鹽 固液分離 炭材料 高錳酸鹽溶液 還原性溶液 活性炭微孔 節能和環保 化學試劑 無毒無害 吸附飽和 再生條件 再生效果 還原劑 吸附 污染物 分解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錳酸鹽再生炭材料的方法,包括:將高錳酸鹽溶液、還原性溶液和待再生的炭材料混合,攪拌再生,干燥后,經固液分離,即得到再生炭材料。本發明利用廉價的高錳酸鹽和還原劑在室溫下產生的Mn(Ⅲ)再生炭材料,此方法對吸附飽和的炭材料再生效果明顯,與現有的再生方法相比,再生條件溫和,工藝簡單,易于操作,再生時間短,耗費的化學試劑少,成本低,分解活性炭微孔吸附的污染物極為徹底,再生產物為無毒無害物質,易于固液分離,具有高效、經濟、節能和環保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資源再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錳酸鹽再生炭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炭材料是一個廣義概念,包括了很多種材料,常見的有活性炭纖維、粉末活性炭、顆粒活性炭以及新型低維碳材料等。大多數的炭材料具有孔隙結構發達、比表面積大的特點,是無毒無味的綠色吸附和催化材料,在深度水處理領域被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境的重視,水質要求越來越高,水處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利用炭材料的深度水處理逐漸變成常規工藝,大大增加了炭材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多數炭材料的價格較高且用量大,如果吸附飽和后直接丟棄,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造成資源浪費,還增加了水處理的成本。由此可見對炭材料進行再生勢在必行。炭材料再生是指在不破壞材料自身的條件下,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將吸附質從炭材料上脫附,使材料恢復一定的理化特性。
目前,對炭材料進行再生的技術有熱再生法、溶劑再生法、生物再生法、電化學再生法、臭氧再生法、濕式氧化再生法等。其中熱再生方法應用最為廣泛,但是再生效率較低且對材料自身損傷較大。CN107376883A公開了一種TiO2光催化活性炭再生方法,再生效率高達89%,但能量消耗多,過程較為復雜;CN106944024A公開了一種將吸附飽和的活性炭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含水量為30-60%的炭材料進行干燥,然后加熱炭化,再通入水蒸氣,將炭化物活化,此方法成本低、再生率高但是對待再生炭材料要求高,含水量過高過低都不適于此種方法;CN106512974A公開了一種活性炭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低溫和堿性條件下的預處理和活化再生反應相結合,降低了傳統再生方法的溫度和時間,但是過程較復雜,操作不便;CN106390962A公開了磁性多壁碳納米管微波萃取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吸附飽和的碳納米管中加入甲醇和乙酸溶劑,再置入微波萃取儀中進行再生,但微波萃取儀價格較貴,增加了再生成本。
綜上所述,目前的炭材料再生技術存在操作復雜、耗能過大和再生成本過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錳酸鹽再生炭材料的方法,解決現有炭材料再生方法操作復雜、處理成本高、能耗大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錳酸鹽再生炭材料的方法,具體為將高錳酸鹽溶液、還原性溶液和待再生的炭材料混合,攪拌再生,干燥后,經固液分離,即得到再生炭材料。
高錳酸鹽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的物質,在酸性、中性或堿性條件下與還原性物質反應生成中間價態的錳離子(三價錳離子、五價錳離子、六價錳離子),或與二價錳離子在配位體條件下生成三價錳離子,能有效去除炭材料上吸附的污染物,使吸附飽和的炭材料得以再生。上述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反應式如下(以亞硫酸鈉與高錳酸鹽反應生成三價錳離子為例):
2HSO3-+MnO4-→Mn(Ⅲ)+2OH-+2SO42- (1)
2SO32-+MnO4-+2H2O→Mn(Ⅲ)+4OH-+2SO42-(pH≥7.2) (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539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