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53113.0 | 申請日: | 2018-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873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袁維;王偉;李建朋;李宗鴻;李家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2 | 分類號: | 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20 | 代理人: | 吳梅錫 |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邊坡 重力式擋墻 裂隙巖體 注漿導管 坡面 二次注漿 風化能力 施工空間 鉆孔孔位 注漿體 布設 帆布 掉塊 注漿 鉆孔 崩塌 混凝土 下放 鋪設 節約 | ||
1.一種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坡面布設鉆孔孔位,鉆孔完成后在孔中下放注漿導管;
采用二次注漿方法通過所述注漿導管注漿形成注漿體;
在坡面鋪設混凝土帆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坡面布設鉆孔孔位,鉆孔完成后下放注漿導管,包括:
待邊坡開挖成型后,清除表面浮石、局部松動體,采用漿砌片石或素混凝土平整邊坡表面;
在坡面按照矩形陣列布設鉆孔孔位,鉆孔完成后下放注漿導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二次注漿方法通過所述注漿導管注漿形成注漿體,包括:
按照海拔高度自上而下的順序,依次采用二次注漿方法通過所述注漿導管進行注漿,從而形成注漿體;
其中,每行注漿導管包括多個第一注漿導管和多個第二注漿導管,任意兩相鄰第一注漿導管之間設置有一個第二注漿導管;在對每行注漿導管進行注漿時,先對各個第一導管同時進行注漿,再對各個第二導管同時進行注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二次注漿方法通過所述注漿導管注漿形成注漿體,包括:
采用壓力注漿法注入添加速凝劑的水泥漿;
預定時間后,采用回旋注漿法注入不添加速凝劑的水泥漿,形成注漿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坡面鋪設混凝土帆布,包括:
設置排水系統;
在所述排水系統及坡面上鋪設混凝土帆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排水系統包括:
在坡頂開挖截水溝,在坡腳開挖排水溝輪廓;
在坡面鉆孔并安裝泄水管;
在坡面鋪設排水管,通過所述排水管連接所述泄水管、所述截水溝和所述排水溝。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與水平面的銳角夾角的正切值不小于4%,所述泄水管的一端埋入邊坡本體,在與坡面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泄水管埋設在邊坡本體內的一端比所述注漿導管埋設在邊坡本體內的一端深0.5m。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呈矩形陣列布設,每列泄水管連接同一根排水管。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排水系統及坡面上鋪設混凝土帆布,包括:
在所述截水溝、所述排水溝和所述坡面整體鋪設混凝土帆布;
在混凝土帆布上開孔使所述注漿導管的外露端穿過所述混凝土帆布;
在所述外露端安裝墊片,通過所述墊片向所述墊片與所述坡面之間的所述混凝土帆布施加壓力。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面積大于混凝土帆布上的開孔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家莊鐵道大學,未經石家莊鐵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5311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中空三角弧形擋墻
- 下一篇:裂隙巖體邊坡原位重力式擋墻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