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鉛金精礦中銅含量的測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49630.0 | 申請日: | 2018-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033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越;陳永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黃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1 | 分類號: | G01N21/31;G01N1/28;G01N31/16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驥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精礦 高鉛 蒸餾水 碘量法滴定 準確度 飽和溶液 硫酸沉淀 鉛精礦 鉛離子 硝酸氯 應用性 浸出 酸鉀 銅量 硫酸 過濾 礦石 溶解 測量 | ||
1.一種高鉛金精礦中銅含量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1)稱取0.3g試樣,質量為m0,精確至0.0001g,將試料置于400mL燒杯中,用少量水潤濕,加入0.5g氟化銨,加入20mL硝酸-氯酸鉀飽和溶液,蓋上表面皿,加熱溶解完全后,取下冷卻;
(2)加入10mL硫酸,繼續加熱至冒濃煙2-3min,取下冷卻;
(3)用水吹洗表面皿和杯壁,加水至100mL,微沸10min,取下,冷卻至室溫,加入5mL無水乙醇,靜止1h;
(4)用慢速定量濾紙過濾,濾液用400mL燒杯承接,用洗液洗滌燒杯1-2次,沉淀3-4次,保留濾液,棄去沉淀;
(5)將濾液放在電熱板上加熱,至硫酸煙冒盡,取下冷卻,依據銅含量的高低分別以如下兩種方法測定;
(6)當試樣銅含量<2%時,加入5mL鹽酸,用水洗表面皿和燒杯壁,放置電熱板上煮沸,取下冷卻,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此體積為試液的總體積V0,以原子吸收法測定銅量:
當銅質量分數在0.050~0.15%之間時,定容到容量瓶后直接測定;
當銅的質量分數在0.15~0.50之間時,分取體積V1 10mL進行再稀釋,稀釋體積V250mL,補加濃鹽酸2.5mL;
當銅的質量分數在0.50~1.50之間時,分取體積V1 10mL進行再稀釋,稀釋體積V2100mL,補加濃鹽酸5mL;
當銅的質量分數在1.50~2.00之間時,分取體積V1 5mL進行再稀釋,稀釋體積V2100mL,補加濃鹽酸5mL;
于原子吸收光譜儀波長324.7nm處,使用空氣-乙炔火焰,以水調零,測量試液的吸光度,從銅工作曲線上查出相應的銅濃度c,根據分取體積V1和分取稀釋體積后的體積V2,計算樣品中銅的含量;
(7)當試樣銅含量>2%時,用30mL的水吹洗表面皿和燒杯壁,加熱煮沸,取下冷卻,用乙酸-乙酸銨調節溶液紅色不加深再過量4mL,加入4-5mL飽和氟化氫銨溶液,搖勻,加入3g碘化鉀固體,立即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淺黃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繼續滴定至淺藍色,加入5mL硫氰酸鉀溶液,激烈搖振至藍色加深,再滴定至藍色剛好消失為終點,記錄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V3,計算樣品中銅的含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鉛金精礦中銅含量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硝酸-氯酸鉀飽和溶液的配置方法為氯酸鉀溶于硝酸至飽和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鉛金精礦中銅含量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洗液為2%的硫酸,配置方法為量取10mL硫酸,緩慢倒入事先盛有490mL水的燒杯中,邊到邊攪拌。冷卻后使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鉛金精礦中銅含量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銅工作曲線的繪制方法如下,準確移取1.00,2.00,3.00,4.00,5.00mL銅標準溶液,分別置于一組1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濃鹽酸,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在與測量試液相同條件下,測量銅標準系列溶液的吸光度,以銅的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銅標準溶液的配制:
移取25.00mL銅標準貯存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25mL50%的鹽酸,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此溶液1mL含100ug銅;
銅標準貯存溶液的配置:
稱取1.0000g金屬銅,Cu的質量分數≥99.99%,置于250mL燒杯中,加入25mL50%的硝酸,蓋上表面皿,于電熱板上200℃加熱至完全溶解,煮沸驅趕氮的氧化物,取下冷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此溶液1mL含1mg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黃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長春黃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4963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