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248230.8 | 申請日: | 2018-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982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世浩;徐闖;徐重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21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號調理模塊 信號轉換模塊 攝像頭 控制芯片 嵌入式圖像 檢測系統(tǒng) 驅動模塊 機器視覺技術 圖像識別系統(tǒng) 計算能力 輸出端 輸入端 功耗 | ||
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屬于機器視覺技術領域,是主要由攝像頭、信號調理模塊、信號轉換模塊、控制芯片和CCD驅動模塊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與信號調理模塊連接,信號調理模塊與信號轉換模塊連接,信號轉換模塊與控制芯片連接,CCD驅動模塊設置在攝像頭的輸入端,并設置在控制芯片的輸出端,本發(fā)明功耗小,計算能力強,性能穩(wěn)定,可以提高整個圖像識別系統(tǒng)的處理速度與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屬于機器視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圖像作為時下最流行的信息載體,同時也是人類社會信息交流的重要來源,其廣泛應用于生物檢測、目標獲取、就是探測、目標識別、目標定位以及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在實際生活工作中需要借助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各種操作以獲取我們所需要的目標信息,而其中對于圖像的識別檢測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研發(fā)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是主要由攝像頭、信號調理模塊、信號轉換模塊、控制芯片和CCD驅動模塊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與信號調理模塊連接,信號調理模塊與信號轉換模塊連接,信號轉換模塊與控制芯片連接,CCD驅動模塊設置在攝像頭的輸入端,并設置在控制芯片的輸出端。
所述的攝像頭為CCD攝像頭,作為圖像的獲取裝置。
該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本發(fā)明的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功耗小,計算能力強,性能穩(wěn)定,可以提高整個圖像識別系統(tǒng)的處理速度與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示意圖。
圖中,1、攝像頭,2、信號調理模塊,3、信號轉換模塊,4、控制芯片,5、CCD驅動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基于ARM的嵌入式圖像識別檢測系統(tǒng),是主要由攝像頭1、信號調理模塊2、信號轉換模塊3、控制芯片4和CCD驅動模塊5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1與信號調理模塊2連接,信號調理模塊2與信號轉換模塊3連接,信號轉換模塊3與控制芯片4連接,CCD驅動模塊5設置在攝像頭1的輸入端,并設置在控制芯片4的輸出端。
所述的攝像頭1為CCD攝像頭,作為圖像的獲取裝置。
本裝置在工作時,首先需要對目標圖像進行獲取,該系統(tǒng)中采用一個攝像頭作為圖像的獲取裝置。獲取到的圖像擁有非常大的數(shù)據(jù)量,如果這大量的數(shù)據(jù)直接傳輸進入處理器進行檢測識別,隨后處理器從緩存器中按照自己的工作速度讀取緩存好的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識別檢測,將讀取出的每一幅圖像進行SIFT算法提取特征后進行對比檢測,并將最終結果通過一個顯示器進行展示。從而整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工作才能實現(xiàn)對圖像的高效檢測識別。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教導,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未經(jīng)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4823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