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47564.3 | 申請日: | 2018-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182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5 |
| 發明(設計)人: | 呂玉祥;頡鈺;王帥;李鵬飛;姜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5/00 | 分類號: | H02J5/00;H02J50/20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浩;冷錦超 |
| 地址: | 030024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振動 高效 能量 收集 轉換 裝置 | ||
本發明一種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屬于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可以收集環境中電磁波能量,并將其轉化成電能為用電器供電的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解決該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振動能量收集壓電裝置、多倍壓整流濾波裝置、能量存儲裝置、電壓輸出調節裝置,所述振動能量收集壓電裝置的輸出端與多倍壓整流濾波裝置相連,多倍壓整流濾波裝置的輸出端與能量存儲裝置相連,所述能量存儲裝置的輸出端與電壓輸出調節裝置相連;本發明安裝應用于傳感器電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種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屬于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線傳感網絡設置在各式各樣的環境中,而傳感器的工作需要電源提供能量,在一定環境中,傳感器電源因電量問題而頻繁更換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這將提高整個傳感器系統的維護和運行成本,如果不能保證傳感器長時間穩定的供電,由于沒有設置額外的風能與太陽能等輔助電源裝置,會導致整個系統停止工作;目前傳感器趨向于低功耗、智能化、無源供電發展,我們身處電磁波環境中,可以考慮通過收集環境中的電磁能量來為傳感器提供電源能量;即使在供電方便的環境中,收集電磁波轉化為電能為傳感器供電也是一種節能環保的方式,這樣可以不依賴傳統發電,減小或消滅火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但目前受制于硬件限制,使用的電磁波收集與轉換裝置通常為大型復雜機構,成本高,不便于普及。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可以收集環境中電磁波能量,并將其轉化成電能為用電器供電的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微振動高效能量收集與轉換裝置,包括:振動能量收集壓電裝置、多倍壓整流濾波裝置、能量存儲裝置、電壓輸出調節裝置,所述振動能量收集壓電裝置的輸出端與多倍壓整流濾波裝置相連,多倍壓整流濾波裝置的輸出端與能量存儲裝置相連,所述能量存儲裝置的輸出端與電壓輸出調節裝置相連;
所述多倍壓整流濾波裝置的電路結構為:
所述振動能量收集壓電裝置的輸出火線端與電容C1的一端相連,所述電容C1的另一端并接電感L1的一端后與電容C2的一端相連,所述電容C2的另一端依次并接二極管D1的正極,二極管D2的負極后與電容C4的一端相連,所述電容C4的另一端依次并接二極管D3的正極,二極管D4的負極,二極管D6的負極后與二極管D5的正極相連,所述二極管D6的正極與二極管D7的負極相連;
所述二極管D5的負極依次并接二極管D7的負極,有極電容C6的正極,電容C7的一端后與電感L2的一端相連,所述電感L2的另一端并接電容C8的一端后與電感L3的一端相連,所述電感L3的另一端并接電容C9的一端后與電阻R1的一端相連。
所述能量存儲裝置的電路結構為:
所述電阻R1的另一端依次并接穩壓二極管D9的負極,電阻R2的一端,二極管D11的正極后與二極管D10的正極相連,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與有極電容C10的正極相連,所述二極管D10的負極并接二極管D12的正極后與電池組B1的正極相連。
所述電壓輸出調節裝置的電路結構為:
所述二極管D12的負極依次并接二極管D11的負極,二極管D13的正極,三極管VT2的發射極后與三極管VT1的集電極相連,所述三極管VT1的發射極并接可調電阻W的一端后與負載正極輸出端相連;
所述二極管D13的負極并接三極管VT2的基極后與電阻R3的一端相連,所述三極管VT2的集電極并接三極管VT1的基極后與穩壓器T1的陰極相連,所述穩壓器T1的參考極與可調電阻W的可調端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4756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