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47551.6 | 申請日: | 2018-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191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敏;曾國東;吳林林;孟華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公路橋梁工程監測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L5/00 | 分類號: | G01L5/00;E01D19/0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梁永健 |
| 地址: | 52804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使用 應力 傳感器 使用方法 | ||
1.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傳感器包括上安裝部、應變計和下安裝部;
所述上安裝部和所述下安裝部設置于所述應變計的兩端;所述上安裝部設有上安裝面,所述下安裝部設有下安裝面;所述上安裝面和下安裝面各為一個完整的平面,不設置任何缺口或分隔;且所述上安裝面和所述下安裝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上安裝面的下方設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為橫跨所述上安裝面的左右的直線型凸起;所述下安裝面設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為橫跨所述下安裝面的左右的直線型凸起;所述下安裝部設置有數據線;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對待測點進行清理,除去待測點表面灰塵及松動脫落的部分;在待測點加工出與上凸起和下凸起相適應的凹槽;
步驟二:在所述上安裝面和所述下安裝面上分別涂布膠水,調整好應力傳感器的位置,將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對應所述凹槽,并將應力傳感器緊壓至待測點表面直至膠水完全凝固;
步驟三:采集應力形變數據并傳輸到計算機;
步驟四:用專有工具取下所述應力傳感器并將所述應力傳感器浸泡在水中;所述專有工具包括握持部、磨拋部、刮切部和起撬部;所述磨拋部的兩個側面分別與所述握持部和所述起撬部相連;所述磨拋部的底面與所述刮切部相連;所述磨拋部的剩余三個表面均設有銼紋;所述刮切部的底端為鋒利的刃部;所述起撬部包括前弧面、后弧面和側面;所述起撬部包括前弧面、后弧面和側面共同圍成所述起撬部;所述前弧面和所述后弧面交匯于前端;
步驟五:用專有工具去除所述上安裝面和所述下安裝面的膠水及混凝土顆粒,使其表面平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的高度均為0.8-1.2mm之間,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均為弧形設計,且所述上凸起與所述上安裝面的連接處向中心凹陷,所述下凸起與所述下安裝面的連接處向中心凹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設有凸起的按壓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拋部較大的面的寬度大于所述上安裝面和下安裝面的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拋部的銼紋為交錯網格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水采用AB膠。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加工的凹槽前先畫出兩條水平線,再加工出凹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壓緊所述應力傳感器的時間不少于五分鐘。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采集數據時,數據線放置在底面上,與計算機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循環使用的應力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中浸泡時間不少于一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公路橋梁工程監測站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公路橋梁工程監測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4755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