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域機器人輔助轉彎裝置和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46218.3 | 申請日: | 2018-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825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1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中邦防務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5/00 | 分類號: | B63B35/00;B63H25/52;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44372 深圳市六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向彬 |
| 地址: | 266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轉向 控制系統 轉向模塊 轉向槳 水阻 旋轉模組 移位 水域 側位 噴泵 船體 機器人輔助 監測模塊 通信模塊 轉彎裝置 模組 智能 機器人技術領域 安裝方便 工作功率 技術需求 模組控制 舵控制 轉彎 機器人 伸出 靈活 | ||
1.一種適用于水域機器人輔助轉彎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裝置的船體(1)內設置有控制系統(3)、通信模塊(2)、監測模塊(4)、動力轉向模塊(5)和水阻轉向模塊(6),所述的控制系統(3)、通信模塊(2)和監測模塊(4)間兩兩相連;控制系統(3)分別連接動力轉向模塊(5)和水阻轉向模塊(6);所述的動力轉向模塊(5),包括智能舵(9)和側位噴泵(10),智能舵(9)與側位噴泵(10)連接,智能舵(9)控制側位噴泵(10)的工作功率與工作方向;所述的水阻轉向模塊(6)包括轉向槳(15)、移位模組和旋轉模組,其中,所述轉向槳(15)分別連接所述移位模組和所述旋轉模組,所述移位模組用于控制轉向槳(15)伸出船體(1)的長度;所述旋轉模組用于控制轉向槳(15)的旋轉角度,具體的:
控制系統(3)根據轉彎指令或水域機器人當前運行狀態,查詢轉彎特性庫,形成控制指令,發出控制指令;
動力轉向模塊(5)和水阻轉向模塊(6)得到控制指令,則側位噴泵(10)開啟至目標方向和目標功率,轉向槳(15)移動到目標位置,旋轉至目標角度;
在實際轉彎操作之前,制定水域機器人轉彎特性庫;制作方法包括:根據船體(1)重量、重心、轉向率的物理特性,設計船體(1)時進行仿真模擬實驗,得到水域機器人在不同速度范圍內所需要的對應外力大小,從而確定各種轉彎需求下對應參數,該參數包括水阻轉向模塊(6)中轉向槳(15)的初始長度和初始方向,動力轉向模塊(5)中側位噴泵(10)的初始功率和初始方向;
通過改變轉彎強度,監測船體(1)姿態數據,控制轉向槳(15)在船體(1)橫切面方向的角度;同時啟動左右兩個側位噴泵(10),并通過控制其工作功率和工作方向,使船體(1)轉彎時保持平穩,記錄此時船體(1)姿態的各個參數;
其中,上述參數可以由一數組表征,其中,該數組項包括[D,V,H,Z,A,L1,X1,L2,X2,N1,B1,N2,B2],分別表示:D-轉彎強度,V-運行速度,H-船體橫搖,Z-船體縱搖,A-傾斜加速度,L1-左側轉向槳工作長度,X1-左側轉向槳旋轉角度,L2-右側轉向槳工作長度,X2-右側轉向槳旋轉角度,N1-左側位噴泵工作功率,B1-左側位噴泵工作方向,N2-右側位噴泵工作功率,B2-右側位噴泵工作方向;
所得的每一個參數對應一個范圍區間,將范圍區間平均劃成8段數據;
所述參數D為轉彎強度,根據設計實驗得到的最大轉彎強度把船體實際轉彎強度劃分為8段,每段對應取平均值,其中,左打舵0%-25%對應D1,左打舵25%-50%對應D2,左打舵50%-75%對應D3,左打舵75%-100%對應D4,右打舵0%-25%對應D5,右打舵25%-50%對應D6,右打舵50%-75%對應D7,右打舵75%-100%對應D8;
其中V為運行速度,包括前進速度和后退速度,根據設計的最大速度把船體實際運行速度劃分為8段,每段對應取平均值,分別對應:V1、V2、V3、V4、V5、V6、V7、V8共8個值;
其中H為船體橫搖,包括左側橫搖和右側橫搖,根據設計的橫搖最大允許值把船體實際橫搖度劃分為8段,每段對應取平均值,分別對應:H1、H2、H3、H4、H5、H6、H7、H8共8個值;
其中Z為船體縱搖,包括向前縱搖和向后縱搖,根據設計的縱搖最大允許值把船體實際縱搖度劃分為8段,每段對應取平均值,分別對應:Z1、Z2、Z3、Z4、Z5、Z6、Z7、Z8共8個值;
其中A為傾斜加速度,根據設計的傾斜加速度最大允許值把船體實際傾斜加速度劃分為8段,每段對應取平均值,分別對應:A1、A2、A3、A4、A5、A6、A7、A8共8個值;
將以上參數值[D,V,H,Z,A]與實驗中監測出的船體(1)姿態參數[L1,X1,L2,X2,N1,B1,N2,B2]相對應,形成轉彎特性庫;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控制系統(3)通過接收外部指揮系統(7)的轉彎初始指令,或控制系統(3)通過船體(1)姿態信息自行生成轉彎初始指令,即[D,V,H,Z,A];控制系統(3)根據初始指令查詢轉彎特性庫,得到對應指令信息[L1,X1,L2,X2,N1,B1,N2,B2],即為控制系統(3)的轉彎初始指令;
在實現水域機器人左轉彎時,外部指揮系統(7)發出左轉彎指令,此時將進行下列步驟:控制系統(3)根據轉彎指令和水域機器人此時姿態信息,查詢轉彎特性表,得到初始動作目標值,即指令信息[L1,X1,L2,X2,N1,B1,N2,B2],形成控制系統(3)的初始指令;
動力轉向模塊(5)得到控制系統(3)的初始指令,即動力轉向模塊(5)中的智能舵(9)得到噴泵的初始控制值,智能舵(9)根據[N1,B1]指令控制左側位噴泵(10)工作,根據[N2,B2]指令控制右側位噴泵(10)工作;
控制系統(3)向動力轉向模塊(5)發出指令的同時,也向水阻轉向模塊(6)發出指令,即水阻轉向模塊(6)中的驅動器(11)得到轉向槳(15)的初始控制值;驅動器(11)根據[L1,X1]指令,驅動左側移位步進電機(12)工作,經由左側移位推桿(14)把左側轉向槳(15)推向水中目標工作位置,同時驅動左側旋轉步進電機(13)工作,經由左側旋轉推桿(16)將左側轉向槳(15)旋轉到目標工作角度;同時驅動器(11)根據[L2,X2]指令,驅動右側移位步進電機(12)工作,經由右側移位推桿(14)把右側轉向槳(15)推向水中目標工作位置,同樣地,驅動器(11)驅動右側旋轉步進電機(13)工作,經由右側旋轉推桿(16)將右側轉向槳(15)旋轉到目標工作角度;則初始指令信息[L1,X1,L2,X2,N1,B1,N2,B2]完成;
進一步的,在當前水域環境中水流速度較快,風浪影響較大的情況下,水阻轉向模塊(6)中的轉向槳(15)會在執行指令的過程中,因為受到外部的影響而完成初始指令[L1,X1,L2,X2,N1,B1,N2,B2]后,偏離目標位置和目標角度;
此時,可在水阻轉向模塊(6)上設置反饋優化步驟,控制系統(3)向水阻轉向模塊(6)發出優化控制指令;所述的優化控制指令是在信息為[L1,X1,L2,X2,N1,B1,N2,B2]的初始指令下發后,微型陀螺儀實時監測機器人姿態信息,并反饋給控制系統(3);控制系統(3)根據水域機器人側向傾斜角度、傾斜速度和傾斜加速度以及水域機器人運行速度,給出對轉彎裝置的優化控制指令;該優化控制指令由控制系統(3)中采用的模糊PID算法實時計算而來;
控制系統(3)向水阻轉向模塊(6)發出優化控制指令,即左側移位步進電機(12)對應的編碼器檢測移位推桿(14)是否達到目標位置L1,并反饋給驅動器(11),驅動器(11)反饋給控制系統(3),控制系統(3)與控制指令對比,再次下達指令進行調節,直到左側轉向槳(15)入水長度達到L1為止;右側移位步進電機(12)對應的編碼器反饋右側移位推桿(14)是否達到目標位置L2,并進行反饋,直到右側轉向槳(15)入水長度達到L2為止;從而實現移位反饋控制;
對應指令[L1,X1,L2,X2,N1,B1,N2,B2]中每個參數的數值,在一定范圍內設置有閾值,當左側移位推桿(14)控制誤差小于設置的閾值時,左側旋轉步進電機(13)對應的編碼器反饋左側旋轉推桿(16)是否到達目標角度X1,并反饋給驅動器(11),直到左側旋轉推桿(16)到達目標角度X1為止;同樣地,當右側移位推桿(14)控制誤差小于設置的閾值時,右側旋轉步進電機(13)對應的編碼器反饋右側旋轉推桿(16)是否到達目標角度X2,并反饋給驅動器(11),直到右側旋轉推桿(16)到達目標角度X2為止;從而實現旋轉反饋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中邦防務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未經青島中邦防務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4621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脫鉤器、連接結構及無人船
- 下一篇:一種海洋鋪管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