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蒸騰消毒技術的紡織品消毒烘干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43846.6 | 申請日: | 2018-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21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夏夢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柯橋永豪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B15/09 | 分類號: | D06B15/09;A61L2/2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陳思聰 |
| 地址: | 312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烘干腔 消毒腔 消毒 紡織品 隔板 紡織品消毒 貫通連接 烘干裝置 噴氣裝置 噴霧裝置 消毒技術 出料孔 進料孔 頂壁 噴出 霧狀消毒液 高溫氣體 烘干處理 內腔分隔 內腔中部 上下對稱 生產效率 時間加工 排氣管 排霧管 上料 配合 加工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蒸騰消毒技術的紡織品消毒烘干裝置,包括機殼,機殼的右側端中部設有進料孔,機殼的左側端中部設有出料孔,機殼的內腔中部上下對稱設有隔板,隔板把機殼的內腔分隔成烘干腔和消毒腔,消毒腔的頂壁貫通連接排霧管,消毒腔的底部設有與進料孔相配合的噴霧裝置,烘干腔的頂壁貫通連接排氣管,烘干腔的底部設有與出料孔相配合的噴氣裝置;本發明紡織品在消毒腔內被噴霧裝置噴出的霧狀消毒液進行熏化消毒,使得紡織品能得到全方位的消毒,不存在消毒四角;消毒后的紡織品進入烘干腔內,在噴氣裝置噴出的高溫氣體作用下,進行烘干處理,整個加工過程連續性腔,依次上料滿足長時間加工需求,降低非加工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蒸騰消毒技術的紡織品消毒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現在的紡織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1-2]。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簾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紡織,紡紗,織布,印染,印花...紡織印花...印花圖案...織花...織圖...“紡織”一詞中的“紡”,字從糸從方。“糸”指“絲線”,“方”指“方國”。“糸”與“方”聯合起來表示“國家統一收購和分配的紗線”。“織”字繁體從糸從戠。“戠”本指軍陣的操演,引申指類似團體操表現的圖案。“糸”和“戠”聯合起來表示“在紡布過程中加入彩色絲線構成圖案”。紡織,大致分為紡紗與編織兩道工序,中國紡織的起源相傳由嫘祖養蠶冶絲開始,考古則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的考古遺址上發現了骨針,為已知紡織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時代,發明了紡輪,使得冶絲更加便捷,西周則出現了原始的紡織機:紡車、轈車,漢朝時發明了提花機,明朝宋應星編撰天工開物將紡織技術編入其中。
中國最著名的紡織品莫過于絲綢,絲綢的交易帶動了東西方的文化的交流與交通的發展,也間接影響了西方的商業與軍事。英國工業革命前期出現了分工細致的工廠,然而6-8個紡工生產的棉紗只能供給1個織工織棉布,引起所謂的“紗荒”。1765年一位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英國織工發明了一種新式的紡紗機,他用自己女兒的名字命名了這臺機器,即著名的珍妮紡紗機。新型紡紗機與的改良與發明帶動了英國紡織業的發展,間接影響了日后印度甘地不合作運動的發生。引證解釋,指紡紗與織布的總稱。《墨子·辭過》:“女子廢其紡織而脩文采,故民寒。”《隋書·列女傳·鄭善果母》:“又絲枲紡織,婦人之務,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明史·黃直傳》:“貧甚,妻紡織以給朝夕,直讀書談道自如。”清吳熾昌《客窗閑話·陸清獻公遺事》:“為利之最厚者,莫如紡織。且人人能為之。”曹禺等《膽劍篇》第四幕:“偶爾有幾點星火,想是婦女們還在紡織。”
紡織品在水洗過后或者長時間存放潮濕之后,需要對其進行消毒并烘干以便后續繼續使用,而目前的消毒烘干機結構簡單,在消毒烘干過程中的效果以及烘干效率不高,生產連續性不強,難以滿足現代生產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蒸騰消毒技術的紡織品消毒烘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柯橋永豪紡織有限公司,未經紹興柯橋永豪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438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